• 41阅读
  • 0回复

让老厂吃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22
第3版()
专栏:

让老厂吃饱
锦州铁合金厂生产的钒铁、氧化钒产品,年产量占全国纳入国家计划的七家生产厂总产量的80%以上;畅销全国27个省、市、区,远销欧美、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去年荣获国家银质奖章。
这个厂生产钒铁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近几年,经过革新、挖潜、改造,年产量比1965年增长4倍。因此,我国的钒铁由进口变为出口。1980年为国家创外汇九百五十多万美元;1981年的外贸合同已经签订完,销售额达到6,600万元,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供不应求的热门货。
可是,从1980年下半年以来,生产钒铁的主要原料钒渣的供应量不断下降,1981年上级主管部门调拨给这个厂的钒渣只有2.3万吨,不足半年的需要量。
钒渣为何这样少?
一是产地为了自己得到外汇分成,盲目出口。今年将要从天津口岸出口钒渣二万吨左右。可是出口九吨钒渣只创外汇2,700美元;而把这九吨钒渣制成一吨钒铁出口,则可创外汇5,700美元。那样做不仅国家少收入外汇,而且原料出口量过大,势必影响我国钒铁、氧化钒产品的生产,从而冲击它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这是自己挖自己的墙脚。从全局看,是得不偿失的。
二是钒渣产地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垄断原料,盲目投资建设新厂。1958年以来,国家已经投资建设了七个制钒厂,总产量达万吨以上,每年可吃掉钒渣10万余吨。目前国家只能生产钒渣六万吨左右。由于原料不足,部分制钒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再盲目投资建新厂,势必造成新厂上马,老厂停产的局面。目前锦州铁合金厂年产量可达四千吨以上,稍加改造,产量可增到六千吨以上,因此,根本不需要国家再花很多钱去建设新厂。老企业有基础,可以边生产边改造,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产品质量有保证。
建议上级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调整方针,加强统一计划,制止出卖原料和建设新厂的错误作法。钒渣首先要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调拨计划,保证现有企业的原料供应,让它们吃饱。
锦州铁合金厂党委办公室 田务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