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联产如联心,联谁谁操心”——河南省一些社队推行联产到劳生产责任制的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24
第2版()
专栏:

“联产如联心,联谁谁操心”
——河南省一些社队推行联产到劳生产责任制的情况
1980年,河南省南涝北旱,仍然夺得了较好收成。粮食产量与丰收的1979年相当,棉花产量翻了一番,粮棉油都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征购任务,集体和社员收入都有所增加。
全省农业增产增收有多种原因,其中各种生产责任制的恢复和建立,特别是联产到劳力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是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联产到劳责任制的由来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河南省注意因地制宜建立适合群众要求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联产到劳力的生产责任制,在河南最早是南阳县李营大队在棉花生产中实行的。河南省委及时在全省三级干部会议上作了介绍。经过两年的实践,联产到劳力的生产责任制逐渐推广,现在河南已经有55%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随着生产的发展,现在联产到劳的责任制又由单项小宗经济作物联产计酬,发展到粮食作物联产,进而又扩展到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和农业机械、水利设施管理等。这种责任制的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多数队采取的一种管理办法,不是偶然的,它是广大干部群众经过反复实践比较的结果。它既吸收了小段包工定额管理的长处,有利于集体优越性的发挥,又把社员个人的劳动报酬同最后产量联系起来,避免了大呼隆。
目前这种形式正在稳定和完善,今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将逐步向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的方向发展。
联产到劳的具体作法
这种责任制是在“三不变”(集体所有制不变,基本核算单位不变,生产队统一分配不变)的前提下,由生产队对各个强弱及辅助劳动力实行“四统一、五定”的联系产量计酬的责任制。
“四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耕种,统一投资,统一调配使用劳力、畜力和大中型农机具。那些个人不易进行的农活,如耕耙、平地、打畦、播种、浇水、治虫、育苗以及农业基本建设等,由生产队统一组织有专项特长的人员或小组进行。统一很重要,但也不是绝对的,各生产队从实际出发,宜统则统,宜分则分。
“五定”即:一、定劳力。原则上是根据生产需要和个人擅长,按劳力底分采用自报公议办法,合理确定承包任务。对从事各专业的人员应视其所负专业任务情况适当少分或不分田间管理任务。二、定地段根据土地分布、土质好坏、灌溉等条件,合理搭配,按劳力分任务,以户划地段,尽量避免地段分得过于零碎,以利管理。有的一年一定,有的一定三年不变。三、定产量,一般以上年实产为基础,参考前两年的产量情况和当年增产措施,由社员民主讨论确定。定产要求合理,既要使队里增收,又要让社员经过努力,有产可超,防止偏高偏低。四、定投资。根据本队生产需要和经济能力,确定化肥、农药、种子等投资指标,由生产队按时供应。土杂肥或由队统一收集分配,或自积自用,按质按量记工。社员个人可以自行增加投资。五、定工分。按照以产计工或者以劳动定额计工的办法,付给社员完成任务后的工分,参加生产队的统一分配。超产奖励,减产赔偿。奖赔有比例奖赔和全奖全赔两种,但实行全奖全赔的不断增多,因为这种办法矛盾少,简便易行。因灾减产,按调整后的定产指标兑现奖赔。奖赔兑现才能取信于民。去年夏季,有的队超产很多,怕群众多得,不予兑现。群众反映说:“政策不兑现,谁还有心干,哄了这一回,再说也不干”。
联产到劳的六大好处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联产到劳力的责任制,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欢迎。社员反映说:“联产如联心,谁联谁操心”。概括起来有六大好处:
一是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社员的个体积极性结合了起来。由于联产到劳在合理分工、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坚持了“四统一”,适于集体干的农活,仍由生产队统一进行;适宜于用机器、耕畜进行的农活,包给农机手和使役员去完成,就充分发挥了集体经济和生产队统一领导的优越性。又由于联产到劳实行了“五定”,较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激发了社员劳动的个体积极性。不少地方过去管理生产是队长一人操心,现在是人人操心。过去是上工敲烂钟,干活磨洋工,现在社员干活起早贪黑,不用催,不用喊,一心为超产,全家齐出力,充分挖掘了劳动潜力,出勤率普遍提高约三分之一。
二是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过去常年闲置的小片荒地、废坑塘、边远薄地,联产到劳力以后,得到了精心管理,充分利用。据周口地区淮阳县433个生产队的调查,土地利用率提高了5%;坑塘利用率提高37%;沟河和其它水面利用率提高22%。村边地,过去是“黑虎团(猪),白虎团(羊),后边跟着机枪连(鸡),村边庄稼都吃完”。那时为了制止猪羊啃青,有的队“杀猪示众”都禁止不住,现在一实行联产到劳,社员就自觉地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是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过去社员只管上工干活,不关心科学种田,现在是端住饭碗听广播,非常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和介绍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经验。社员们在田间管理上精益求精,缺一棵也想法补上,见棵草立即拔掉。过去施化肥大把撒,流失浪费严重,现在沟施、穴施,一斤肥当作两斤用,同时千方百计多积肥,积好肥,培养地力。选育良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生物防治、花生清棵等农业增产措施,过去喊了多年,实施不了,现在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和推广。
四是有利于干部参加劳动,转变作风,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群众形容这种转变时说:“大领导小领导,搞完工作地里跑,又犁地,又锄草,干得少了老婆吵,庄稼长得也怪好。”
五是集体增产,社员增收,贡献增多。以开封地区为例,由于较普遍地推行了联产到劳力的生产责任制,粮棉油普遍增产。1980年周口地区棉花生产普遍实行了联产到劳力的生产责任制,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大丰收,社员得超产奖在千元以上的就有10万户。
六是集体积累不断增加,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基本建设积累了资金。扶沟县去年粮棉油全面丰收,历年拖欠的1,100万元贷款已归还了九百多万元,还购买大中型拖拉机26台、手扶拖拉机一千多台、大牲畜六千多头。
需要继续解决的几个问题
联产到劳力的生产责任制尽管好处很多,但是在执行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队“四统一、五定”搞得比较粗,该统一的项目没有坚持统一进行,有的队集体用工调动不灵,特别是农忙时更感到难办,等等。对这些问题,各地区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采取了如下措施继续加以解决:
一、切实抓好“四统一”,凡是能够统一的生产项目,就要由生产队统一组织进行,对耕畜的饲养和使役、水利设施、农业机具的管理使用,根据各自的特点,由队统一安排,固定到专业组、专业户或专业工。产棉队要设立棉花分级员,由队统一出售棉花。
二、合理定产定工。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以上年实产为基础,参考当年增产措施,由社员民主讨论确定,不硬性规定比例,防止偏高偏低。尽量压缩非生产用工,防止任意增加工分的现象。各业之间定工要合理,防止工分报酬过分悬殊。
三、解决好集体用工。办法有两种:一是对每个劳动力定出每年做集体活的天数,由队统一掌握使用,社员轮流出工;二是农业基本建设放在冬闲搞,需要常年干的工程,组织专业队去完成。
四、坚持奖赔兑现。干部以身作则,保证兑现,不论干部群众都要做到奖赔兑现。
五、做好烈军属的优待照顾工作。根据他们的劳动能力,经过自报公议,合理分配任务。按政策给以优待照顾,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对确实困难的户,从公益金中予以照顾。
六、解决好基层干部的报酬问题。目前,一些干部比群众所得报酬高,但也有该补贴而不给补贴,低于群众平均数的。这就需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按实际情况合理解决,以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新闻研究生 李松晨
本报通讯员 巴宏德 李海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