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这样的“橱窗文章”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24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这样的“橱窗文章”好
齐 鲁
在上海的一些书店、剧场、电影院里,有一种吸引人的橱窗,里面放的不是热门商品,而是贴着书籍或电影、戏剧的作者,时代背景,内容介绍,还有读者或观众的评论。这些橱窗前总是人头攒动,也常有人认真地往本子上摘抄,可见深受群众欢迎。
这种“橱窗文章”不但给人们一些知识,还能活跃人们的思路。文章作者们生动地谈了自己看过一本书、一出戏、一部电影后的感受,有赞扬,有批评,有分析,也有针锋相对的争鸣。这些文章很少八股气,开门见山,直来直去,这恐怕是受人们欢迎的原因吧!
现在,文艺报刊多起来了,文艺评论也比以前活跃一些了。不过,那上面的评论文章,大多数还是出自理论工作者或专业文艺工作者之手——这些同志写的文章当然是需要的,今后仍然需要。但是,一部作品的最好评论者,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如果能直接听到群众的呼声,看看人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一部作品引起了什么反响,产生了什么作用,对作者、演员、领导都有好处。而且,这些“橱窗文章”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社会效果,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不少值得重视、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于要不要搞这样的橱窗,有些单位有过不同看法,觉得卖书、卖票、上缴利润就够了,何必多费精力弄这等“份外事”?不少同志则认为,完成经济指标固然是重要的,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文化单位,除了赚钱,更要考虑用什么思想去影响群众。这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我赞成这样的看法,它表现了可贵的革命责任感。我们的书店、剧场、电影院,都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群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肃清极左路线流毒,抵制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侵蚀,以正确的态度欣赏作品,增加文化科学知识,等等,不正是份内的事么?
所以我说:这样的橱窗多一些好!是受群众欢迎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