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围绕城市“衣食住行”做文章——合肥市郊区兴办为城市服务的集体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25
第2版()
专栏:

围绕城市“衣食住行”做文章
——合肥市郊区兴办为城市服务的集体企业
合肥市郊区围绕城市的“衣食住行”办社队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办起的这类企业已达二百三十多个,这些企业的收入占社队企业总收入的57.3%。
合肥是个有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十年动乱使这个城市好多方面的比例失调,群众生活上存在很多困难。住房难就是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之一,原因是缺少砖瓦。市里领导发现郊区社队有不少荒丘瘠壤可以烧制砖瓦,便给予支持,全市郊区和市属长丰县只用一年多时间就先后有十个社队窑厂建成投产,使一些基建单位提前买到了砖瓦,盖起了楼房。预计这些窑厂今年可形成年产2.5亿块机砖的能力,而所用投资要比原计划建国营厂少一半。紧接着,合肥市领导又支持郊区社队发展服装、饭店、旅社等服务性行业,也都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效果。
合肥市帮助郊区围绕城市“衣食住行”兴办社队企业,开始有的同志怕挤掉国营企业的生意,有的担心会使城市治安管理复杂化。市里领导引导大家分析,合肥每天流动人口在万人以上,原市内旅社床位仅三千多张,不少旅客只好露宿车站、码头。经过这样做工作,很快帮助社队办起15家旅馆和20家饭店。仅一年多时间,就接待旅客二十四万多人次,营业额达一百多万元,获纯利润五十多万元。
实践证明,郊区社队围绕城市的“衣食住行”办企业大有文章可做。过去有些社队盲目“大办”农业机械、冶金、铸造等企业,有的甚至在国营机械工厂隔壁又建厂生产同类产品,与城市工业争能源、争原料,耗资大、收益小,最后变成影响社队生产发展的累赘。近两年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一是企业的发展有了保证;二是多余劳力找到了出路;三是密切了城乡关系。在城市“三废”利用方面,作用也很突出。
本报记者 张传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