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对流行音乐的几点看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25
第5版()
专栏:关于当前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讨论

对流行音乐的几点看法
谭冰若
编者按: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扩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包括音乐欣赏)能力,是我们文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音乐界和群众中,对如何对待交响乐,如何看待流行歌曲,如何评价新近创作的一些抒情歌曲和某些演员的演唱风格等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议论。本文就音乐领域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准备就当前国内音乐创作和表演中一些有争论的问题展开讨论,希望音乐界和广大音乐爱好者发表意见。
近年来,在国内音乐生活中,关于流行音乐的问题引起了注视,尤其在如何对待“港台时代曲”、如何评论新近创作的一些抒情歌曲以及某些演员的演唱风格等问题上,更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这种艺术争鸣是正常的。流行音乐在社会上掀起层层热浪,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广大群众对一种易于接受的轻松活泼的音乐形式的喜好,它是否应在今日社会主义的音乐生活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可以说是问题的焦点之一,解放以来的多次争论,都未得到统一。
在古今中外音乐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新旧风格的过渡或交融的年代里,类似当前的流行音乐之争是无不存在的。如在中世纪,走江湖的流浪艺人演奏的“舞歌”(常用一段慢板和加以变奏的快板组成的器乐曲)一类的音乐,其地位很接近今日的流行音乐。由于它“面向生活”而与“走向彼岸”的宗教思想相对立,因而被看作“魔鬼的工具”而遭横加谴责;当十七、八世纪的欧洲音乐舞台盛行以神话和宫廷生活为内容的正歌剧时,意大利的喜歌剧、法国的集市歌剧、德国的歌唱剧、英国的乞丐歌剧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后来还产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喜歌剧之争”。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喜歌剧也很接近今日的流行音乐剧。上述历史时期的音乐,其共同特点是:生活气息浓厚,形式生动活泼,浅显易懂,有十分广泛的群众性。诚然,群众喜爱的音乐不一定全是高尚的艺术品,其中也有不少粗制滥造的东西,甚至糟粕的毒品。但许多事实证明,凡具有活力的东西,必有其合理的因素,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群众的欢迎,也必定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二十世纪以来,有不少音乐家已经开始认识和重视流行音乐,如美国的格什温和法国的拉威尔都把爵士音乐应用到他们的管弦乐作品中;著名的美国指挥家、作曲家伯恩斯坦写了许多流行音乐、他的代表作《魂断城西》,就是一部很受欢迎的流行音乐剧。种种事实表明,流行音乐并不是面目狰狞的群妖猛兽,它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音乐潮流,它已赢得了较为广泛的听众,成为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的音乐形式。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由于流行音乐中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兼收的复杂情况,因而需要慎重地因势利导,使它成为一种有益于人民的音乐,使之得到健康的发展。
当前关于流行音乐的争论,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矛盾。其一,是对流行音乐本身的认识不一致。流行音乐,由于娱乐性强,容易产生消极因素,例如常常渗进颓废的思想意识,结合低级庸俗的社会风气,而变成资本化的商品音乐。然而流行音乐也有曲调优美,节奏丰富,形式生动,易于上口等许多优点。但在思想内容上,流行音乐是否也同样有积极与消极、精华与糟粕之分呢?我认为应该是肯定的。就举西方五十年代以来影响最大的摇滚音乐为例,它既有庸俗无聊、色情淫秽的内容,也有内容深刻甚至表达人民控诉资本主义社会的“抗议歌曲”。前者的例子不胜枚举,随手可得;至于后者,却很少被人注意。如在六十年代,过去为人所不齿的摇滚乐歌手曾手拿六弦琴高唱“人们要多少次抬头仰望,才能看见青天?有些人要长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民呼声一片?要死去多少人,他们才会知道死的人已经太多,何止万万千千……这答案正在风中飚掀”。这类歌曲不但代表人民提出了一连串严肃的政治问题,而且也促进了当时整个流行音乐的内容和风格的一次深刻转变。
在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惨痛的灾祸,也使无数日本青年作了军国主义的殉葬品,正义的流行歌手用他们的歌声提醒今日的日本人民要牢记这个历史的教训,著名流行歌手西冈塔卡西演唱的《这是我们的道路吗?》《与幻想的翅膀在火焰中共同消失》等歌曲,用深刻的诗句和感人的音乐,控诉了侵略战争的罪恶,他悲愤地唱道:“踏进这座光辉灿烂的森林,连青春力量的碎片也消失净尽,剩下的不过是断木残草……”他又以动人的歌声呼唤:“啊,不行啊!这样的世界,我不想再看到啊!”毫无疑问,这样的流行音乐必然会在今日广大日本人民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唤起他们正义的情感。
这样的例子虽然在流行音乐中占据的比例不多,但数量并不少,这就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假如我们在内容上对流行音乐认真加以改造和引导,这种形式不但可以存在,而且还会产生一定的积极的社会效果的。对此,我们是否有对流行音乐作重新认识的必要呢?
其二,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的矛盾。音乐艺术的领域是非常宽阔的,人们由于艺术修养、兴趣爱好的不同,必然引起对音乐欣赏的要求和趣味的差异。强求一律是不可能的。我们有些专业音乐工作者或致力于革命音乐创作,或致力于古典严肃音乐的研究,他们对祖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设想和抱负,但有些人出于善良的愿望,往往对流行音乐抱着固有的成见,一律视为糟粕,不加研究,不加分析,不了解青年的特点,不理解群众的喜恶,用自己习惯了的欣赏口味来要求听众,这样,他们与群众间的鸿沟出现了。作为对立的另一方面,很多群众对流行音乐有盲目的看法,长期的文化专制造成了他们今天的如饥似渴。以至把流行音乐,甚至流行音乐中的某些格调不高的音乐当作音乐艺术中唯一的最高级的东西。视野狭窄了,欣赏水平停滞了,音乐艺术宝库中还有无数瑰丽绚烂的珍宝,在他们面前竟是一片空白。在这个矛盾中,我认为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音乐知识的普及教育问题,一个是应如何介绍流行音乐,把真正好的流行音乐介绍给广大群众。高深的东西需要启导,例如对古典严肃音乐的欣赏,需要有些必要的准备知识,如作家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音乐的形式结构、曲调、节奏、和声、音色的特点,要做好这个工作就需要细水长流地进行普及工作。在介绍流行音乐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缺点,我们的歌唱家和作曲家有积极接近群众的好的一面,但往往忘记他们的社会责任,忘记自己肩负着教育群众,提高群众艺术修养的神圣职责。即使对流行音乐的借鉴,也应是其中健康的艺术性,而不是以庸俗的模仿来换取廉价的掌声。优秀的流行音乐并不是粗制滥造的,它们都不断地从民间吸取新的旋律和节奏因素,使音乐日臻丰富精美,伴奏处理得更加生动活泼,随着电子音乐的出现,他们在制作录音唱片时,还要在工作室里进行许许多多的反复实验,他们为扩大流行音乐的表现力下了许多功夫。探索难免遭到失败和非议,但总比模仿抄袭有出息。有些演唱者也有这个问题,近来似乎时兴手持话筒演唱,这在三十年代,美国歌手平·克劳斯贝就开始采用,目的是通过话筒控制技术,造出各种新的微妙的音响效果,加强艺术感染力。而我们某些演员手拿话筒,但好象目的性并不明确,因此,除了给人以哗众取宠的表面效果外,好象别无其他意义。更有一些演员,原有很好的声音条件,已自成一格,并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但他们不是下苦功深入探索研究,提高自己的现有水平,而是为赶时髦,图方便,去追求某种听腻了的,千篇一律的流行风格,其实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也要求高度的艺术性。盲目地仿效和迎合,将会走向死胡同而难以自拔。
因此,我们在承认流行音乐在音乐领域内的应有地位的同时,还要对其发展和改造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目标,抱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努力提高人民音乐水平和鉴赏能力,这样才会使流行音乐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其三,是对流行音乐各种不同社会属性的认识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流行音乐是明显带有商品性的。歌星演唱,出版商销售,都以赚钱赢利为目的,那些色情淫秽的东西姑且勿论,仅那些内容较好的流行音乐,也难免沾有金钱的痕迹。而我们所提倡的流行音乐,是以培养人民的社会主义道德,陶冶人民健康情操为目标的。这两种性质迥然不同的概念,在我们许多同志的头脑中是模糊的,两者往往混为一谈,结论却各自相异:或者不论青红皂白,斥之为“一路货色”而加以抵制,或者不顾社会影响,视之为谋利手段而用来招徕观众。我们应当坚决反对那种置人民精神文明于不顾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从作品内容到演出台风都应注意这些问题。最近,看到有些打击乐的表演,他们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如何用节奏来体现和传达乐曲的神韵,有的甚至鼓点都没有打准确,但模仿西方某些低级的流行乐团那种摇头摆尾、挤眉弄眼的表面功夫,以此刺激观众。这样的表演,丝毫无助于乐曲意境的表达,对提高观众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趣味也是无益的。
对于流行音乐,一味排斥固然错误,但不加引导同样有害。应该让广大群众了解,港台流行曲仅是流行音乐中并不显眼的一小部分,而流行音乐也不过是整个音乐领域中的一部分。在音乐艺术的百花园里,它仅是小小的一束。现实的劳动和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人类的精神文明是历史悠久的,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必然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使我们的思想更为充实。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将越来越多,也必然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各类音乐有各自不同的作用:民族民间音乐是发展我们祖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基础;革命传统音乐唤起我们积极改造世界的精神;古典严肃音乐积累了各历史时代人类宝贵的深刻的思想;而流行音乐则敏锐地反映了人民当前的生活现实,并以清新的风格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各种音乐都应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为祖国的百花园培植出千姿百态的美丽花朵来!(原载1981年2月18日《文汇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