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他象一块磁石——记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所长刘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26
第3版()
专栏:献身四化的人

他象一块磁石
——记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所长刘震
磁石遇到铁屑,总把它们吸附在身边。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所长刘震就象一块磁石。不过,他吸附的可不是铁屑,而是研究食品科学的多种人才。
在人才遭受摧残的十年浩劫期间,刘震却在不断寻觅人才。
一个对面粉工业深有研究的二级工程师,八年前在北京某单位沦为守门人。刘震知道后很惋惜,亲自跑到那个单位了解情况,商量调用他。接待的同志说:“这个人出身资产阶级,历史复杂,你们敢要吗?”刘震说:“他在美国留过学,技术上有专长,愿为社会主义服务,不应该埋没他。”这个人调到食品所后,翻译了不少的科技资料,又在几项新设备的设计计算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今年已提升为副所长。
刘震又听说,在西郊某仓库当电梯工的,是一个五十年代末学过半导体专业的大学生,便主动派人前去联系,用个棒小伙换回这个老大学生。此后,这个同志在研制机械化养猪设备、涮羊肉切片机、膨化机等控制电路设计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上级部门积极支持下,今天,食品研究所已经发展到三百多人,是1971年开始复办时的三十多倍,绝大多数技术骨干都是在“四人帮”被粉碎前调进所里的。近几年,这个所搞出四十多项科研成果,成为全国商业系统科研力量雄厚、取得成果较多的一个研究所。
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是什么力量促使刘震把那些处于绝境的知识分子扶持起来,让他们发挥作用的?我们向刘震请教。他说:“在最乱的日子,我坚信一条: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总会回来的。”“从我内心讲,我对知识分子是有感情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两个特点:爱国,事业心强。就说那位二级工程师吧,他能在全国即将解放的时候,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就证明他是爱国的。知识分子中,混吃混喝的总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不甘落后,想在工作和事业上有所作为。从这两点看,我和知识分子有共同语言。”
一些知识分子在寻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更多的却是在寻找政治上能受到信任的处所。前面提到的那位二级工程师,一次参加对外技术座谈,在技术和英语口语方面给中央某部的同志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该部门组织出国考察,指名要他当翻译。刘震会同上级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他的长期表现,积极促成此事。这位老工程师得知出国的消息,心潮久久难平。他趁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郑重其事地宣布这个喜讯。一家人欢天喜地,不光是为他有了出国去参观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他在政治上得到了组织上的信任。
政治上给知识分子以信任和温暖,不等于不要批评。不过刘震认为,对知识分子的批评要注意方式。有一位中年技术人员,机械专业基础很好,就是为人骄傲。刘震一次一次地找他谈心。经过一年多的帮助,这位技术人员的骄傲情绪大大改变了,主动检查了自己的缺点。这位同志担任第三研究室主任后,在团结和组织全室人员搞科研工作上很出色,科研成绩在全所处于领先地位。
事业心强的知识分子,往往对自己家庭和个人生活无暇照顾。刘震常对行政人员说:“我们应当把他们的后勤工作包下来,使他们全心全意地工作。”一个老年知识分子有两个孩子都在外地插队,想调一个到身边。刘震知道了,派人跑街道办事处,跑派出所,为办成这件事足足跑了几个月。有一年,所里调来一个学机械的女技术员,报到以后,好久没来上班。刘震觉得蹊跷,前去了解原委,那个女技术员竟痛哭失声。原来,他们一家的户口从湖南办回北京,她丈夫原单位的留守处却拒绝接收。一家四口人,晚间借宿会议室,天刚明就赶紧卷铺盖,带上孩子上公园蹓跶,这样过了几个月。女技术员说:“实在没办法,我们一家还准备回湖南去。”刘震同她丈夫交谈后,知道他在技术管理上很内行,就决定将她丈夫也调进所里,安排在试验工厂抓生产。夫妻俩欢欢喜喜地上了班。
新闻研究生 张 争 朱习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