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孟加拉国力争粮食自给 由于大力兴修水利,积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视研究和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孟加拉国的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26
第7版()
专栏:

孟加拉国力争粮食自给
由于大力兴修水利,积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视研究和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孟加拉国的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绩
归边
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三角洲,全境85%的地区是冲积平原。河流纵横,有大小河流和支流230条。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对发展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期以来,孟加拉国由于灌溉系统不完善,许多河道和灌渠淤塞,干旱季节,农作物灌溉得不到保证,使粮食生产受到损失。
为了改变农业生产上的这种被动局面,孟加拉国政府和人民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大力兴修水利,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和改良水稻品种,努力争取粮食自给。
据报道,去年各地有成千上万的群众投入兴修灌溉网的劳动。高潮时每天约有十万人参加兴修水渠工程。这样,水利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据孟加拉国新闻部公布,1978—1979年财政年度,孟加拉国水利开发局共建成拦洪堤133英里,排水渠二百多英里,水利设施189处,30万英亩土地由此得以免于水患,27.2万英亩耕地得到灌溉。还完成一项长为五英里半、包括150万立方英尺的土方工程。同时安装好46台抽水机,为6,000英亩农作物实现一年三熟创造了条件。
孟加拉国兴修灌溉网的第一期工程是在1979年12月开始的。据孟加拉国官方公布,这期工程兴修193条水渠,总长675英里。在干旱季节,这些水渠能灌溉552,000的英亩耕地。第一期工程已使孟加拉国的小麦和其它春、夏季作物产量增加。
到目前为止,孟加拉国已建成拦洪堤2,975英里,灌溉渠1,654英里,排水渠1,280英里,水利设施1,460处,还建成835个水闸和八所水泵房。目前,全国已有477.2万英亩耕地因备有控制洪水和排水的设施而受益,52.4万英亩耕地已备有灌溉设施。
孟加拉国政府还十分重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孟加拉国创办两所全国性的农业大学,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农业技术人才。设在库米拉的乡村发展学院,每年接受一批政府主管农业部门的官员进行培训,并定期举办各种农业生产经验交流会。所有这些,对孟加拉国的农业生产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孟加拉国也很重视研究和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争取粮食自给。据报道,孟加拉国水稻研究所已培育了11种新的水稻品种,其中的BR—1号,产量平均每英亩达50芒特(一吨约合27芒特)稻谷。另一个是四季稻品种,在冬季种植时产量最高。据报道,在1974年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16个国家进行国际水稻产量种田试验中,这个品种名列前茅。
据报道,由于孟加拉国政府采取了上述措施,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绩。1979年小麦产量达到一百二十多万吨。稻谷去年比前年多增产了约六十万吨。农业的丰收,不仅使孟加拉国进口粮食的现象得到缓和,而且政府还储备了150吨应急粮食,稳定了国内粮食价格。
孟加拉国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发展农业生产。这是孟加拉国人民正在一个挖河工地上劳动。新华社发(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