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目前经济形势很好为建国来少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01
第1版()
专栏:

姚依林在向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作的报告中指出
目前经济形势很好为建国来少见
对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消除潜在危险,使现代化建设走上协调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姚依林25日在向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作的关于调整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财政收支的报告中指出,目前的经济形势,是建国以来少有的很好的形势。
八亿多人口的广大农村形势越来越好
他说,经济形势好,显著的表现在有八亿多人口的广大农村的形势越来越好。1980年农业生产尽管遭受了几十年少有的南涝北旱,由于贯彻执行了党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农业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仍然获得了比较好的收成。粮食总产量预计为三亿一千六百万吨左右,是建国以来仅次于1979年的第二个粮食高产年。棉花产量预计达到260万吨以上,比上年增加四十多万吨,增长20%,创造了建国以来的最高纪录。油料、糖料在上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又各增加了10%以上。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也都有发展,农村经济更加活跃。由于农业生产的增长和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1979、1980两年农民仅出售农副产品即增加收入258亿元。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许多贫困地区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就扭转了多年以来“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状况,集体的收入和农民个人的收入都比过去高得多了。全国广大农村社会秩序安定,农民心情舒畅,干群关系大有改善,党和政府在广大农民中的威信提高了。
工业内部结构开始向合理、协调的方向发展
他说,经济形势好的又一个标志,是工业内部的结构开始向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轻工业增长速度超过重工业增长速度的趋势,到1980年进一步发展了。1980年轻工业产值计划要求增长8%,预计达到17.4%。重工业增长1.6%,速度比过去放慢了,但是品种规格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改善。在能源产量比上年下降2.9%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预计增长8.4%,超过了计划规定增长6%的要求。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职工生活继续改善,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980年预计比1979年增加近80元。在1979年城镇安排就业900万人的基础上,1980年又继续安排700万人。城市住宅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1980年竣工面积预计达到七千八百多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一千五百多万平方米。
工人农民收入增加,城乡购买力总额增加
姚依林说,由于工农业生产增长,工人农民收入增加,1980年城乡购买力总额比上年增加三百多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预计为2,071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上年增长11%左右。农村集市贸易和城镇农副产品市场活跃,在弥补国营和集体商业的不足方面起了较好的作用。1980年许多城市市场供应的良好情况,是多年来少有的。1980年出口贸易比上年增长3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进口贸易增长19.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贸易逆差由上年的18.7亿美元缩小为5.7亿美元。
姚依林说,1980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又一次证明,党的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是正确的。
实行进一步调整消除潜在危险稳步发展经济
姚依林指出,目前的经济形势是很好的,但潜伏着危险,必须实行进一步的调整。这是因为,在1980年计划执行中,也存在一些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是:财政继续出现较大的赤字,致使货币发行过多,许多商品价格上涨。财政、物价方面出现的这些问题,反映了我们的经济调整工作还没有做好。长时期以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工业生产追求高指标,加上林彪、“四人帮”十年破坏,以致国民经济的一些重大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城乡人民生活多年来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1979、1980两年我们执行调整经济的方针,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安排劳动就业,增加职工工资,实行奖励制度,这是必要的,对于调动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工农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没有这些重大措施,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好的经济形势。问题是,在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消费性支出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国家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拨款虽然有些减少,但减得不够,而各项行政费用,包括国防费用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还在继续增加。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又经过了十年动乱,一方面百废待举,这是人民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百废俱举,因为国家的力量有限。我们对后一点考虑得不够,这就造成了国家安排的基本建设开支和各项消费开支的总和超过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就会产生多方面的严重后果。这种危险现在还是潜在的,我们必须加以避免。
姚依林说,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的调整,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消除潜在的危险,而且有更积极更深刻的意义。这就是要使我们的整个经济工作,从此摆脱急于求成的积弊,真正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办各项事业都量力而行,循序前进,讲求实效,使经济的发展同适当改善人民生活密切结合,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协调的稳定的健康发展的轨道。
(文内插题均为编者所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