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节制生育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03
第5版()
专栏:

节制生育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
张其博
1980年9月中共中央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一项“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前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幸福,符合全国人民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重大措施。”这个话非常对。
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培养到16岁,国家是要投资的,农村培养一个孩子需要1,600元,城市需要4,800元,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需要6,900元。如果16岁以后继续上高中,国家还要投资几百元,再上大学还得投资6,000元。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如到重工业单位一个人要投资12,000元,如到轻工业单位工作,要投资6,000元。解放后,我国出生了6.5亿个孩子,如按城乡平均标准来计算,国家、集体和个人支出抚育费要花14,300个亿,这些钱占解放后各年累计国民收入总值的31%。如果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减少出生数,比如一年少生1,000万(这是可能的,因为1979年就比1970年少生了1,000万),就可节约抚育费200亿元。拿天津市来说,1963年以前基本上没有搞计划生育,从1949年到1964年出生了242.6万人,平均每年出生16.2万人。1963年开始抓计划生育工作,出生人口逐年减少。1963年出生24.4万人,以后每年是十几万。如果按不抓计划生育时水平生育,1963年到1979年可以出生260万人,由于抓了计划生育,这期间只出生196万人,少生了63万人。可以算一笔账,少生的这63万人,可节约抚育费3.78亿元。这少生的63万孩子的母亲如果有一半是拿工资的,那么仅节约产假加哺乳期一项就可增加产值18.9亿元。周恩来同志说得好:“我们把人口发展加以控制,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可以使国家负担减轻,积累增多,使我们国家很快富强起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目前我国教育现状是,6%的学龄前儿童不能入小学,12%的小学毕业生不能入初中,50%的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中,95%的高中毕业生不能进入大学。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需要钱。我国很大一笔新增国民收入用在新生儿身上,拿不出更多的钱建学校。我国教育经费每一个人平均只有2.74美元(1975年),在150个国家和地区中占141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迫不及待的事,人口不控制不行。
第三点,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国家富强,我们的日子才好过。从每个家庭来说,在现阶段,家庭人口少,生活相对要好。比如一个工人家庭每月收入100元,一对夫妇一个孩子,三口人平均每人33元,生活还可以。如果有两个孩子,四口人每人平均25元,就比较紧了。人口多,住房也紧张。大中城市解放初期住房面积每人平均3.5平方米,现在减少到2.6平方米。天津解放后新建住房1,055万平方米,相当于解放时天津市区所有的住宅面积,但至今每人平均住房面积比解放初却下降了0.1平方米。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城市住房紧张的局面就比较容易解决。
第四点,就业问题也直接与控制人口有关。1979年天津有劳动力资源50万人,安置了37万,剩十几万没有安置。1980年天津市劳动力资源仍有40万,可以安排十几万,二十万,还有二十几万安排不了。这说明计划生育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战略决策,我们要看得远一些,在现在这个时候,看到20年以后,甚至更长时候的影响。今人不抓计划生育,就有愧于子孙后代。
有人说:“多生一个孩子我养得起”。这里有个大道理和小道理的关系。你养得起,国家负担就重,再说,你养得起是个什么水准呢?在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根本利益关系上,我们要好好掂量掂量。有人说,“多儿多女有靠头”。这个话要具体分析。在旧社会,生活没有保障,“不知哪块云彩会下雨”,多生个孩子有个盼头。实际上,很多人没有养活老人。在新社会,要幸福地度过晚年,要靠发展生产。国家富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才会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