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春到上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04
第3版()
专栏:江苏通讯

春到上塘
二十多年来一直处在严重困难中的泗洪县上塘公社,开始从穷困里翻过身来了!这是近年来江苏农村出现的许多令人鼓舞的新事之一。一些在外地工作的苏北老同志,都为这个喜讯而感到高兴。
泗洪县是江苏省最穷的县。上塘公社又是泗洪县最穷的公社。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苏皖根据地的一部分,上塘当年是新四军的屯兵之地。前些年,一位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的老同志,踏着过去战争中走过的道路来这里寻访,他看到这里的人民二十多年来生活依然如此困苦,十分难过,回去后沉痛地上书党中央。中央领导同志也很关切,在报告上作了批示,要求当地领导机关重视这个情况。
多年来,国家在财政上曾经给了上塘公社很大的支持,从1969年到1978年的十年间,国家给上塘公社的财政经费支持款,包括农田水利经费、抗旱经费、支贫款、救济款在内,共达138万元,国家供应粮食一千多万斤。可是上塘公社依然摆脱不了贫穷。1978年,上塘公社38,000个社员,平均分配只有二十八元六角多,大部分生产队平均口粮三百斤以下。是大自然对这里的人们过于苛刻么?不是。这里地处暖温带,常年降雨近千毫米,土质大都是岗土地,平均每人有三到四亩。问题主要是,来自领导的左倾思想和政策,长期捆住人们手脚,使他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1978年,这里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全社处于人缺粮、牛缺草、地无种的严重困境,80%的生产队无力进行简单再生产。这年年底,党中央下达了关于农业的两个文件,全社干部和群众经过学习讨论,决定因地制宜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以挽救濒临灾难的集体经济。其中有包产到组的,包产到劳的,也有包产到户的。1979年,全社农业获得了大丰收。1980年,这种责任制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完善,并逐步扩大到林、牧、副、渔等方面。目前,上塘85%的队搞了单项作物联产到户,15%左右的队搞了全面包产到户。
正是这种联产计酬责任制,给这里的天时地利配上了人和这个不可缺少而又极为难得的条件,既挖掘了人们劳动上的潜力,也挖掘了大自然的潜力。垫湖五队是上塘最穷的队,前年春天,这个队实行了包产到户。队长任孝干对我们说:1978年前,五队没有分文积累,还背了几千元的债,连花生种子都要外借。1979年实行联产计酬后,两年粮食连续大丰收。社员吃粮不愁了,还卖余粮五万多斤,人均分配翻了两番,从1978年的21元上升到去年的90.9元。生产队新陈债全部还清,买了柴油机等农用设备,固定资产已达一万元,还留了4,000元现金,计划今年盖仓库拉电灯。
立新大队四队在上塘很有名声。它的出名是这个队曾经一度一个劳动日值只有一分六厘五,连一盒火柴都买不上。十岁左右的孩子差不多是吃国家救济粮款长大的,对国家救济,他们印象极深,谈到集体收入,他们都不懂是怎么回事。一天,我们来到这个队,访问了社员李世林的家,一家人正忙着窖存山芋。他家九口人,三个劳力,去年包了28亩地,打的粮食除上交集体、出售国家外,还余下约一万斤。
去年这里从端午节起一直下雨,到8月底才放晴,整整九百多毫米,比常年多出一倍。真是罕见的雨涝!但上塘人民依然夺得了丰收。八万亩粮田,亩产比大丰收的1979年增产6%,出售余粮120万斤。这是解放后的第一次。二万亩花生,总产410万斤,比上年增长四倍,亩产提高了一倍,出售了320万斤,还得了160万斤奖售粮。社员集体分配人均口粮500斤到600斤。现金分配比去年又增加20元,在全县名列前茅。现在,上塘人走在泗洪大街上,腰板都显得硬朗了!
不久前,我们来到了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我们走村串户,只见地里场头,到处晒着山芋干、玉米、豆子。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之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有些社员家里,连堂屋、睡房的地上都堆满了粮食。
在商店里,我们看到社员们在拥挤着购买各种东西。1976年前,上塘供销社60—70%的货物是销售给毗邻的安徽省的。就是普通的鞋子,本地人都很少买。去年情况变了,上塘供销社300万元的销售额超额完成,货源紧张,棉布、化纤布有多少卖多少。自行车卖了100辆,缝纫机卖了30部,收音机卖了360台。
73岁的李家科老汉,捋着白胡子对我们说:“我活了这么大年纪,经历了几个朝代,就数这两年的日子最好了。”51岁的李家聪说:“高级社时,我当社长。公社化后,又当大队主任。1959年时,我不愿虚报产量,讲了真话,受到了批判,革了我的职。这些年来,群众受穷挨饿,作为一个党员,总觉得自己没本事,对群众没有尽职,感到亏心。现时,党的政策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我觉得自己浑身都是本事!水不怕小,就怕没有源头。只要社员吃饱穿暖,有了劲头,以后还愁建不成社会主义么?”这就是今天上塘人的声音!
上塘公社农民在按照三中全会路线前进的路途上,曾经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从省到县的各级领导中,不支持者有之,横加阻拦者有之。但上塘的干部和群众并未却步,历史的教训坚定了他们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的决心,党中央的政策更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他们既已开始告别贫穷,就再也不愿回到过去的穷日子去了!他们向一些责难自己的领导发出了这样的呼喊:“俺们坐在粮囤上,只求你们说句话呀!”
这是多么朴实而又深沉的呼喊。这呼喊终于得到了坚定的回答,党中央颁发了75号文件,这文件给他们鼓了气,壮了胆,也改变了一些同志对上塘的看法。如今,上塘的经验在县内外为人们传颂着。上塘人民兴高采烈。现在,他们正认真总结责任制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去害趋利,以便更好地前进。
本报记者 王孔诚 周昭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