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阅读
  • 0回复

总结经验提高质量——简评1980年的我国电影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04
第5版()
专栏:

总结经验提高质量
——简评1980年的我国电影创作
林杉
提要:1980年,我国电影工作者又制作了一批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一定水平的好的和比较好的影片。这些影片,注意人物的塑造、注重真实性、注重艺术的创新,在题材上也有新的开拓。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农业、工业题材的影片少。某些影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追求票房价值的倾向。要坚持和改善党对电影的领导。必须大力支持和鼓励能够提出重大社会问题并且在艺术上富有新意的作品问世,借以鼓舞人民在实现四化的征途上勇猛前进。
1980年,我国电影战线方面的形势到底怎么样?我们认为,虽然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但是从整个来说,形势还是好的。 一
我们说1980年的我国电影是在1979年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的,其主要的根据是,去年我国老的和新的电影作家、艺术家以他们创造性的辛勤劳动,又为人民制作了一批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一定水平的好的和比较好的影片。如《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法庭内外》等等。
《天云山传奇》是作家鲁彦周和导演谢晋通力合作的一部好作品。它以反右斗争为题材,从一个侧面概括了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后期长达二十余年的一段政治上不断动荡的我国历史并描绘了它的风貌。它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忠实于生活和历史,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估计而产生的“左”倾思想的严重的危害性。影片的创作者们不是概念地而是通过对于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来完成作品的主题任务的。它细腻地刻画了生活在这个特定时代的几个普通人的各不相同的遭遇和命运,生动地展示了这个特定的时代。影片中的罗群、宋薇、冯晴岚、周瑜贞以及吴遥等人物不仅各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创作者的笔触深入到他们的灵魂。编剧和导演在这个影片里自觉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灵魂的严肃而又艰难的艺术创作任务,而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由叶楠编剧、吴永刚总导演、吴贻弓担任执行导演的《巴山夜雨》,是一部在立意和艺术构思上都富有新意的作品。它在以揭露“四人帮”为题材的电影作品中显然有新的突破。它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不落套。《巴山夜雨》的编导者们也着力塑造人的灵魂。作家叶楠同志出于自己对于生活的深切感受,探索并尽情颂扬了蕴藏在我国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美德和崇高的情操,竟至在整个影片中没有出现一个坏人。我国人民的灵魂美在这里获得了较为深切的体现,这也是这部新作被称道为立意新颖的主要之点。
在《巴山夜雨》中我们看到,导演力图使每个镜头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里去,力图使每个镜头直接或间接地用来细腻地描绘人物思想感情的复杂的变化,而且,他喜爱运用无言的默片手法,更多地以中、近、特写镜头表现人物细微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无疑给演员增加了创作上的难度,但是我们看到,饰演秋石的李志玙、饰演刘文英的张瑜和其他演员都是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创造任务的。
由宋日勋、陈敦德编剧,从连文、陆小雅导演的《法庭内外》,是在人们对近年来电影脱离现实,不能面对当前重大社会问题的不断指责声中问世的。它在银幕上第一次提出了如何对待为人民所痛恶的封建特权问题。它在通过法庭内外各种各样人物的活动,比较真实地揭示了当前我国社会确实存在着的阴暗面的同时,也显示了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的斗争,并以正义战胜邪恶而告终。正是在这一点上,影片给予人们以鼓舞。现在,人民需要从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精神上的力量,以便树立起对于自己事业的必胜信念,在这一点上,《法庭内外》可能给以某些满足。这个满足主要是通过塑造尚勤这个真实而亲切的人物形象而完成的。近年的电影塑造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复职的老干部的正面形象为数不多,成功的更少,尚勤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法庭内外》不仅在内容上切中时弊,在艺术上也是好的,给予观众以真实而又朴素的美的感受。
表明我国电影向前发展的另一标志是题材、样式有了新的开拓。1980年我国电影有个不可忽视的特点:上面所列举的几部好的或比较好的影片,其内容都是表现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斗争生活的,我们认为,这是个好的现象。此外,表现革命历史和塑造老一辈革命家的影片有《今夜星光灿烂》、《山重水复》(由舞台剧《陈毅出山》改编)等;表现知识青年生活的影片有《迟到的春天》、《爱情与遗产》;表现儿童生活的影片有《苗苗》。在样式方面,有喜剧影片《爱情啊,你姓什么?》惊险影片《405谋杀案》以及新出现的风光片《庐山恋》等。
上面列举的好的和比较好的影片中,也存在各种弱点和不足,但总的来说,确有不少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值得我们加以汲取。
一、注意塑造人物。前面已经提到,《天云山传奇》和《巴山夜雨》等影片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既有典型意义又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罗群、冯晴岚、周瑜贞、宋薇、秋石、刘文英、尚勤等都给我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这是1980年我国电影艺术的一大收获。在塑造人的灵魂,笔触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方面,也比过去的电影有所进步。这一点,《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等影片表现得尤为突出。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这些影片在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这个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经验。在银幕上创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摆在我国电影艺术家面前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塑造那些敢于为四化建设披荆斩棘、开创局面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出现在1980年银幕上的罗群、冯晴岚、周瑜贞、秋石以及尚勤等形象,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有理想,有信念,有独立见解,敢于冲破陈规陋习和现代迷信的种种精神上的束缚,并且象冯晴岚那样,对于真理具有一种执着的革命精神。
二、注重真实性。上面所列举的一些比较好的影片固然也可能有失真之处,但总的来说,它们敢于面向生活,把自己的创作植根于生活。自从粉碎“四人帮”以后,针对他们搞的瞒和骗的文学,文艺界提出了恢复和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问题,经过1977年、1978年的努力,到了1979年,电影在真实性问题上有所进展。但是到了1980年,却在不少影片中出现了一种脱离生活的生编硬造的现象,艺术的虚假成为这类影片的一个显眼的瑕疵。这种现象犹如一股不大不小的浊流冲击着现实主义的堤防,这是人们始料所不及的。而那些注重艺术真实、自觉和清醒地坚持现实主义原则的影片,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当这股浊流袭来的时候,它们确实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个问题下面还要再谈。
三、注重艺术的创新。透过1980年的银幕,我们看到,无论老的电影艺术家或新起之秀,都具有一种不知疲倦的、生气勃勃的在艺术上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可贵精神。他们创作的影片或者在主题的开掘、人物的塑造,或者在结构的安排和细节描写等方面,确实给人一种新颖感。文学艺术尤其是电影的表现手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在反映现实的原则下,完全可以吸收诸如生活流、意识流等艺术表现手法。我们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且主张在它前面冠以“革命”二字,这是因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有理想,有信念,必须和西方某些现代文艺所表现的伤感主义、颓废主义和悲观绝望情绪有一个界限。我们主张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不排斥其它的创作方法,多样化的创作方法的相互竞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电影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二
近年来我国电影创作还存在一些什么值得重视的问题呢?
首先,必须大力支持和鼓励那种站在时代前列、代表人民心声、能够提出重大社会问题并且在艺术上富有新意的作品问世,借以促使电影艺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鼓舞人民在实现四化的征途上勇猛前进。
其次,要大力支持和鼓励表现工农业战线向四化进军的影片问世。近年来,以农业为题材的影片有一些,但质量好的较少,以工业为题材的影片则是更少了。
另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是,通过1980年的银幕,我们看到在电影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一种以招徕观众为目的、单纯追求票房价值的倾向。
电影作为艺术,它同所有的艺术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品格,即通过形象反映现实,产生一种对于现实的认识价值和满足人们艺术欣赏的美学价值。如果艺术丧失了这种品格,只剩下经济价值,成为单纯的商品,那就不行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制作,绝不能走商业电影的道路,其理由是不言而喻的。
有些作品是生硬编造的,它们的创作过程是颠倒的: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意念出发,不是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提炼和概括,而是凭借可能是从报纸或社会新闻中获得的某种意念和掌握的少量材料,就闭门编造。这种写作方法,导致了某些电影出现新的概念化。
近年来,电影创作还出现了看行情、赶浪头的“一窝蜂”现象。不少作者热中于爱情、侦破、国际友谊以及台湾回归等题材,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了新的公式化和雷同化。拿爱情题材来说,新的公式便是爱情加政治,而政治又往往是从外面硬贴进去的,是一种概念的东西。
艺术上的虚假,已经成为近年来电影创作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文艺界拨乱反正,提出了恢复和坚持现实主义传统问题,1979年的电影创作在艺术真实性问题上有所进展,不料到了1980年,银幕上的虚假又不能不成为电影圈内外人们注意的一个问题了。
还有些作品追求新奇,投合时尚,搞斗殴与恐怖,搞官能刺激,在创作上迎合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有的影片公然宣扬和标榜“四美”——“演员美”、“服装美”、“布景美”和“外景美”,追求这种违反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四美”,将促使电影创作走向歧途。
艺术是通过潜移默化来陶冶人的性情的。上述某些错误做法,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年一代,能够陶冶他们什么样的性情呢?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至少要求能够给人一点优美健康的东西,借以满足人们某些美的享受吧! 三
从长远来看,为了发扬我国电影创作的成绩和逐步克服明显存在的缺点,我感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坚持和改善党对电影的领导,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改善党对电影的领导,是要做到,既不横加干涉,也不放任自流。自从把剧本审查权下放到厂以后,实践证明这一措施是有利于繁荣电影创作的,但有时又出现了放任自流现象。我们的有关领导部门还是要敢于积极领导,肩负起自己的职责。
二、努力提高我国电影的思想、艺术水平。十年浩劫严重摧残了我国电影事业,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近四年的努力,虽然一年比一年有所进步,但是直至今天,广大观众对于国产片的质量仍然感到不满足,认为它与世界电影先进国家所达到的艺术、技术水平相比尚有一段距离。我国电影的这种现状,迫切要求我国电影工作者加强自己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因此,必须提倡和培养读书的风气、理论研究的风气和学术探讨的风气。近年来,我们开始了对于现实主义、人性和人情、借鉴与创新等理论问题的探讨,开始了对于电影美学、电影语言等问题的探讨,尽管这些探讨有待于深入,但这是建国以来所少见的。提倡学习理论,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同时,必须正确解决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希望创作人员要自觉地投身到全国人民为四化而斗争的沸腾生活中去,为在创作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准备条件。
三、加强电影评论,开展对于影片的自由讨论活动。当前的影评,大抵是赞扬者多,批评者少,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稍有批评,被批评者就感到紧张或认为是打棍子,许多人至今没有养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这种现象对于提高我国的影片质量极为不利。经常开展对于影片的自由讨论活动,实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电影艺术健康地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
(原载《电影艺术》1981年第2期,本报略有删节,并另加题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