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中共河南省委负责同志答本报记者问 普遍实行责任制 农村形势空前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07
第2版()
专栏:

中共河南省委负责同志答本报记者问
普遍实行责任制 农村形势空前好
本报讯 本报记者吕建中报道:河南省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效果日益明显。记者最近访问了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杰同志和第二书记戴苏理同志,他们就记者提出有关责任制的几个问题作了回答。
问:听说河南由于认真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今年春季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形势。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他们摆脱了“左”的束缚,按自己的意愿安排生产和生活,心情舒畅,信心倍增。今年春节一过,农村各项农活就自自然然地活动起来了。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出乎人们的意料。
赵紫阳同志在河南视察时说,政策可以带动科学。的确是这样。现在农民学科学、技术的热情十分动人。饭场上常见农民端着饭碗侧着头细听农业技术广播。农业技术员如今可吃香了,进村就有人围上来问长问短,有的甚至跑十几里路到农业技术培训班里旁听。
生产责任制也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过去农村干部习惯于上面叫咋办,下去就对群众指指点点。现在这一套不行了。社员实行责任制按合同办事,要求干部实打实,解决实际问题,说空话没人听了。一些上年纪的农村工作同志说,现在的情景比起土改后互助合作化时期还要好些,好就好在打破老框框束缚,让农民按实际情况选择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尤其受农民欢迎的是联产到劳力这种责任制,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省的一种主要形式。
问:联产到劳力责任制为什么这样受农民欢迎?在发展过程中你有些什么经验和体会?
答: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农民对长期“干活大呼隆,分配一拉平”那种违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做法越来越不愿忍受了,有的就悄悄包产到组、到户,也有的实行联产到劳力。一般的还是坚持集体分配,超产部分归己。效果都很好,只不敢向我们明讲就是了。当时我们只提倡包产到组,而实践中包产到组仍然没把产量和社员个人的经济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弄不好很容易出现分队现象,形成大生产队变成小生产队,大呼隆变成小呼隆,队和组之间也增加了矛盾。因此包产到组这种形式越来越少,都愿意包产到户和联产到劳力。产量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员收入的高低,社员夺高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大部分长期吃统销粮的穷县穷队一两年或一季就翻身。开封地区责任制抓得早,面貌也变得快。长期贫困的兰考县由于认真实行责任制,前年结束了吃统销粮的历史,去年就初步走向富裕。
联产到劳计酬、管理责任到人的生产责任制包括了“三不变”、“四统一”的内容。“三不变”是集体所有制不变,基本核算单位不变,生产队统一分配不变。这就决定了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四统一”是统一计划,统一耕种,统一投资,统一调配使用劳力畜力和大中型农机具。这就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联产到劳计酬,管理责任到人”,就是通过定任务(也叫定地段),定产量(这是搞好联产计酬,合理分配的核心),定投资,定工分,定奖罚,把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和管理责任心充分调动起来。正如社员说的“联产如连心,谁联谁操心。”
从两年的实践来看,联产到劳生产责任制适应性广阔,很快由少数发展为多数,现在全省三十七万多个生产队中约占60%左右。同时联产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先是单项小宗经济作物联产,后来发展到秋粮作物联产,有些队又扩大到夏收作物联产,进而扩展到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以及农业机械和水利设施的管理等等。有一部分队又把这些项目,组织有专项特长的人员和小组进行专业承包,粮食生产也作为一个专业承包项目。这样,整个生产队的农副业生产就开始向劳动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的方向发展。
过去多少年,从互助合作到人民公社化,我们越来越违背客观规律,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办事,总想用一个模式解决问题,又常是用行政命令一套办法向下灌,生怕走了样。农民对这一套早就厌烦了,我们却长期摆脱不了“左”的思想束缚,不肯正视现实,不作调查研究,死抱住老框框不放。三中全会以来,农民要冲破这种束缚,选择适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的经营方式,我们则抱怀疑、忧虑以至限制、指责态度,可群众还是按客观规律和实际需要走自己的路。所以说,河南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出现了当前这种好形势,不是我们凭主观意志指挥出来的,而是广大农民从实践中选择的。领导的作用就在于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因势利导。我们过去说了多少遍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个基本原则,可在农村经济管理上总是违背这个原则,走了多年的弯路,现在还得回过头来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个教训是深刻的。
问:有人说,一大二公三统一才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行联产到劳和包产到户这种责任制是倒退了。也有人说,农民对社会主义道路失去了信心,所以才喜欢这种“倒退单干”的生产方式。应该怎样看这个问题?
答:只要坚持了上面说的那几个不变,几个统一,就是保持了社会主义性质,发挥了集体经济优越性,不能说是倒退了。至于农副业管理上不论采用哪种形式,它只是一种责任制,一种管理方式,应该根据每个队的实际情况,由社员自己选择。一个工厂有岗位责任制,一个列车包乘组也要责任到人,农业经济管理实行不同形式的责任制同样是必要的。有些同志所以觉得这是倒退了,主要是多年受“左”的思想束缚,似乎觉得规模越大,统得越死,越是社会主义,忘记了社会主义必须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个基本原则,尽快地发展生产力。过去多年的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弄得社员穷,集体经济也不发达,这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这一点只要面对现实,做一点调查研究,思想解放了,就会得出正确的认识。当然,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这也是一种调整和改革,大家缺乏经验,干部又有怕右的思想,不敢大胆负责,有的放松了领导,以致发生一些问题。如一些贫困队眼前还谈不到依靠集体经济,先把土地包下去,解决社员当前的吃饭问题,再逐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势所必然;而某些社队干部或者为了图省事,或者不去说服少数人的不合理要求,把土地分下去了,对已有的集体经济不积极加以维护,有的甚至把大牲畜和拖拉机卖掉,对发生的问题又撒手不管,这就造成社员思想混乱和某些人的疑虑。还有些队没有坚持按劳力强弱承包土地,而是按户平分下去,对某些劳力少的军烈属、职工家属和孤寡户照顾不够。这些问题应该解决,也是不难解决的,但不能因噎废食,否定生产责任制。
至于说农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事实正相反,农民受够了旧社会单干贫困之苦,迫切希望共产党领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是因为这些年没有正确贯彻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多数队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使他们感到有些失望。正由于此,现在实行联产到劳生产责任制,发挥了集体和个体两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广大社员认定了这是走社会主义富裕的道路,积极性就高涨起来。目前不仅实行包产到户和大包干的穷困队向这方面发展,就是有些实行小段包工的较富裕队,也从讨论对比中认识到联产到劳责任制的优越性,也改为采用这种形式了。
问:当前在实行生产责任制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妥善解决,使之更加完善?
答:河南的生产责任制实行了三年,到去年贯彻中央75号文件才比较明确和稳定下来。这是个可喜的变化,初步纠正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但仅是初步的,还在探索中前进。当前农民主要的顾虑是怕变。土地包到人了,他投资投工,下了本钱,土地刚开始肥了,他担心变,见到干部就提条件:“只要三年不变,我就保证生产大变,不信咱们订合同。”所以一定要先稳定下来,让农民放心经营,然后才能谈到巩固完善。稳定之后,有什么问题就和群众商量解决什么问题。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加强领导。从发展趋势看,实行联产到劳这种责任制的队将很快发展为压倒多数,它们的基础和各方面条件差别很大,多数还不完善,各队有各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去具体解决,不能一般化号召,更不能一刀切。那些实行专业承包的队有向经济联合发展的趋势,这更是新课题。此外,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远跟不上生产发展和农民的要求。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发展,劳动力多了,农民的钱多了,需要及时安排好。当前我们的干部还没有完全摆脱“左”的束缚,同时又缺乏经验,不善于走群众路线,遇事缩手缩脚,领导水平、思想水平都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些都给党的领导工作提出了新的重要的任务,解决不好就会在新形势面前处于被动状态。
问:最后请谈谈实行生产责任制对保证粮食稳定增产和发展多种经营,起了哪些作用?
答:这两个问题有密切关系。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主要产粮区之一,自然资源也很丰富。我们认为应当尽量向国家多提供一些粮食,同时也挖掘潜力发展多种经营。前些年总感到发展粮食和多种经营之间的矛盾不好解决,为了保证粮食产量指标,就卡各种作物种植比例,限制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去年春天我们提出在稳定粮食增产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营,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在这个问题上生产责任制帮了大忙,起了保证作用。我们结合推行责任制,放手把粮食包了下去,让群众因地制宜行使自主权。这样办,农民很满意,对国家也是负责的。去年河南北旱南涝,全省向国家提供粮食70亿斤多一点(包括议购),是历史上最高的数字,农民手里的粮食也普遍比往年多,而且细粮成了当家粮。多种经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棉花产量比上年翻了一番,油料由700万担增加到980万担,烟叶总产增长一成多,林业、牧业、社队企业都有新发展。今年生产责任制使农民的增产积极性更高,信心更足,全省小麦长势普遍好于去年。如无特大自然灾害,可望稳定增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