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坚持基建程序 提高投资效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09
第2版()
专栏:

坚持基建程序 提高投资效果
金敏求
基本建设投资效果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资金使用恰当,建设工期短、投产快,资金回收快,那么一元钱可当二元钱用。如果投资效果不好,浪费严重,二元钱或三元钱只能办成一元钱的事。采取措施,提高投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事,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基建投资效果差,损失浪费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违反客观规律,不按基建程序办事。
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一个项目从计划建设到建成投产,一般要经过下述几个阶段:根据发展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和布局的要求,编制计划任务书,选定建设地点;经批准后,进行勘测设计,初步设计经批准,列入国家年度计划后,组织施工;工程按照设计内容建成,进行验收,交付生产使用。这全过程中,组织施工以前的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特别重要。例如工业建设项目,在编制计划任务书时,必须先进行可行性研究,搞清地质资源、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研究生产方案、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搞好工厂区布局,考虑原材料、燃料、水源、动力、运输及环境保护等,认真反复地计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单位产品投资与投资回收期等等。
我们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刚开始建设,比较小心谨慎,大多数项目都是按基建程序办事的,所以投资效果较好,例如156项工程大部都是按期或提前完成投产的,一般工期都是三至四年。但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以后,我们在胜利面前有些不谨慎了。搞“高指标”,刮“浮夸风”,用极端手段搞经济,基建程序在很大程度上被破坏了。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还作为新生事物宣传,造成巨大浪费。在十年浩劫时期更为严重。例如1970年6、7月间湖南涟邵矿务局斗笠山煤矿的观山矿井,作为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先进典型一度扬名全国,还曾在那里召开过全国煤矿建设现场会议,如今九年过去了,其投资效果如何呢?该矿井设计能力为年产15万吨,已花固定投资 720万元,但从1971年移交生产至1979年9月,总共只出煤92,193吨,共亏损531.8万元。
合理的基建程序为什么被颠倒了呢?这与基建管理体制、经济责任制是相关连的。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按行政组织、行政方法管理基本建设,缺乏经济管理经验,经济责任不明,经济手段很少运用,因此人们关心的是争项目、争投资,所谓“一年之计在于争”。项目争到手,投资有着落,一切后事就不在乎了,效果如何就不问了。这样,基建程序就被颠倒:项目定案在前,调查研究、比较论证在后。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领导者、决策者又没有经济利益关系,也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与风险,投资不够了,申请追加,造成损失浪费,名之曰交“学费”,好象是应该的。在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规律会惩罚经营不讲经济效果的人们,会使他们破产,所以他们非常注意效率,注意投资效果。在香港住宅建好一层就会出租一层,我们整座房屋建好后由于不配套及其他原因,有的一、二年后还不能住人,工厂有的好几年都不能投产。反正不讲经济效果,浪费严重,个人也受不到应有的惩罚。因此有的同志说:“这样干活不用费心,花钱不用操心,超支不用担心。”其结果是轻易上项目,施工打乱仗,投资无底洞,工程“马拉松”,国家吃亏,百姓遭殃。我们要逐步健全经济管理体制,使用资金者既有一定权力,负经济责任,也享受经济利益,同时也负法律责任。对不按基建程序办事的项目,决不让上马。
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建设资金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来之不易,应当使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的投资效果,如果大手大脚,花钱不管效果,造成损失浪费,这是对人民的极大犯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