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如何对待歌坛“新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11
第5版()
专栏:

  如何对待歌坛“新星”
  方萌
在八十年代第一个年头,我国歌坛涌现了一批“新星”、“新秀”,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小荷才露尖尖角”,她(他)们不免有些稚嫩,但却是生气勃勃,很少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这是文艺繁荣、百花齐放的结果,这种情况是林彪、“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棍棒横飞时所不堪想象的事。
众多“新星”的出现,确是件可喜的事,但是,也时时听到对她们诟刺隐隐,指摘声声。我不免为这些年轻人担心了。如果说,某些宣传文章确有言过其实之嫌,这也不应算作“新星”的“罪过”。她们怀着一颗赤诚的心,为人民歌唱,想给四化建设者们以美的享受,激励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劳动。也许他们的本意并不想猎取“新星”的桂冠,是他们深情、真挚的歌声打动了听众的心,好心的听众便把他们拥上“星座”。应当说,这是大家欢迎、赞誉、鼓励的结果。
对于这样一些青年演员,我们(包括老前辈们)究竟给了他们一些什么帮助?我们又是抱着一种什么态度?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要允许各种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存在。“严肃音乐”是一个品种;同样,“通俗音乐”也是一个品种。它们应当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抑彼扬此是不应该的。同样道理,我们的“新星”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艺术修养和美学观念,确定自己的演唱风格,选择适当的曲目,或“严肃音乐”,或“通俗音乐”,这完全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任何人不该无理指摘。但如今却有人出来反对,夸大其词地以“严肃音乐”和“民族音乐”“沦落为沧海中的孤舟”为由,来抨击“通俗音乐”。我以为,这些同志若是关心“严肃音乐”的命运,那完全可以从正面提出问题,大声呼吁,却不必埋怨“通俗音乐”的发展。须知“通俗音乐”也是从林彪、“四人帮”的桎梏中刚刚解放出来,它同样需要关怀,渴望发展。
文艺园圃,宜放百花。有时也会出现不平衡:或红花少了,或白花少了,那就不妨多种些红花、白花,却不应把其他颜色的花锄掉。
我认为,这一时期“新星”们在音乐会上的演唱是健康的、正派的、严肃的。他们认真对待艺术,给听众以欢乐和美的感染。他们的歌唱,有的深情、含蓄,有的纯正、朴实,有的热情、奔放……。他们尤其注重融情于声,而以传情为主,这是受到听众欢迎的主要原因。当然,他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他们有的造诣不高、修养不深,有的技巧不够、音域偏狭,还很少有人胜任“三个八度”;相信他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会提高的,会更好地为人民歌唱的。不过,这需要热情的扶持和恳切的帮助,而不是无情的嘲讽和冰冷的奚落。幼苗最怕霜雪的摧残,需要的是春雨和阳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