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南果与北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12
第3版()
专栏:

  南果与北果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钟俊麟
南果北移之风曾盛行一时,北果南移的痕迹仍依稀可见。无论北移或南移,成功的固有,但不多见。这是什么原因呢?
繁茂与稀落
从果树的经济栽培角度看,广东属于半热带。海南岛北部冬季气温往往降到10℃,乃至5℃以下,这就难怪腰果树的枝叶冻得干枯如炙了。受冻害的腰果树虽然不会整株死亡,新枝长出后仍能结些果实,但产量低微,太不经济。又如椰子在崖县陵水一带,果实特大,文昌所产稍逊,而到了儋县就不理想了;北跨海峡,到了徐闻,椰树便显得稀落而长势差,成了花实都不正常的罕见之物。还有,海南岛上的油棕,南部的比北部的长得茂盛,结实情况也好些。湛江市周围和它以南的地方,菠萝、香蕉和菠萝蜜都长得好些,产量也较高。
以上说明气温这一因素对热带果树生产的重要,因此在南果北移时,在纬度上不要与原产地或传统栽培地相差太大;如果相差五度以上,那就不能不严重考虑移去的地方的气温是否适宜了。
低温催“醒”
北方落叶果树,休眠防冻是它的生理本能。如果没有休眠,枝梢和芽都在生长活动中,组织鲜嫩,冬天一来,它经受不住低温的侵袭,就要被冻坏、冻死。
休眠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从夏季枝条停止生长时开始,到秋末冬初落叶前,是枝条逐渐老熟、准备越冬阶段,枝芽一直处在假“睡”状态中。入冬以后,就进入沉
“睡”的中期,这是真正的休眠期,在此期间任凭外界环境如何适宜,枝芽也不会有什么萌动的反应,在自然界只有冬季低温才能把它唤“醒”。休眠一经打破,枝芽就又转入假“睡”状态,这是休眠的晚期,一有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芽就萌发,开始生长。
落叶果树的休眠期的长短或休眠程度各不相同,一般地说,北方的苹果和梨的休眠期最长,杏、桃和李等次之。以苹果和梨为例来说,它们的主要产区多在北纬35度左右到42度左右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无论苹果或梨,休眠都能得到彻底打破。如果把这些地方的苹果、梨移到广东,特别是移到海拔和纬度又较低的地方,由于冬季的低温不足以打破它们的休眠,是不能奢望它们生长正常的。
因此,北果南移虽是好事,但要取得较大面积的经济栽培的成功,决不能随心所欲去搞。
科学种果
选种南果和北果,只顾需要,不问可能,便贸然越过“门槛”,大种特种,叫做冒进;如果利用天然小气候和特殊区域性气候,因地制宜选种南果或北果,还是有成功希望的。
如四川盆地与长江下游同纬度各地相比,要温暖得多。这就是所谓的特殊区域性气候。正因为如此,在接近北纬31度的金堂和南充两地还能栽培甜橙,这在沪杭一带是没有的事;至于红橘(福橘)在盆地内几乎到处都有;甚至在泸州还产龙眼,合江还产荔枝。
坡向、地形和地势对气温也有影响。比如正南坡向园地终日有阳光照晒,吸热多,又有山岭阻挡寒潮南下,与北坡相比,气温自然会有很大差异。就整个坡面本身而言,冷空气较重而下沉,暖空气较轻而上升,在静风的情况下,坡上与坡下气温又往往会相差几度。另外,在同一坡向的山坡上,由于坡面地形、地势的不同,各处阳光照射时间和吸热量又会有所差异,迎风、背风情况也不同;夜间保温时间还有长有短。所以,从南果角度看,应选择能避开寒风、冷气而取得较多热量的园地;就北果来说,则恰恰与此相反,要选择在冬季能有足够低温的地方。
总之,南果与北果的引种试验,从长远和目前来看,都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不过在做这一工作时,既要讲究经济规律的运用,也要在技术上认真采取科学态度,才能有稳操胜券的希望。
(原载《农村科学实验》1979年第12期。此文获“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