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卷土重来的淘金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12
第7版()
专栏:随笔

  卷土重来的淘金热
  席林生
美国船长约翰·赛特尔的一名雇农,在加利福尼亚一个小村子的河边掘地时发现了一些发亮的东西。尽管赛特尔吩咐雇农不要声张。可是那里挖掘出黄金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几乎一夜之间,许多手工业者、农民、士兵,以至报纸编辑、法官等,纷纷抛弃自己的工作,蜂拥而来从事淘金。这个小村子人口一下增加到两万人。这就是1848年发生的美国旧金山淘金热潮。
一百三十一年后的1979年初,在巴西一个叫“荒秃的山岭”地方,一个牧场工人也从河沙里淘出亮晶晶的铄沙。牧场主悄悄带了这个工人去请教镇上的地质学家。不到48小时,这个“荒秃的山岭”拥来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象一群发狂的蚂蚁”围着这块方圆2,500英亩的地方寻找金子。秃岭被挖得坑坑洼洼,山坡上布满各种颜色的塑料帐篷。这里兴起了新的淘金热潮。
今天,资本主义世界里做着这种黄金梦的人不仅巴西有,在澳大利亚和美国也都有人感染了这股新的淘金热。
澳大利亚南部和西部沙漠边缘等地方被人们称为“金三角”和“黄金里”,过去曾经是荒芜、被废弃的旧金矿地,如今又成了寻金客蜂屯蚁聚之地。连家庭妇女、退休老人和旅游客人都手握金属探测器,孜孜不倦地寻觅黄金。去年,澳大利亚西部一个州的矿务部门事业兴隆,申请开采权的人纷至沓来,把门槛也踩破了。甚至许多开采别的矿藏的公司也转业开采金矿。
美国西部的许多废置不用的金矿现在又繁荣起来了。即使从每吨不起眼的矿石中只能提炼出0.17盎司黄金的品位极低的矿石,也成了奇货可居。去年,仅在加利福尼亚州一地颁发的采金许可证就增加了一倍。由淘金、捞金者组成的美国寻金者协会,近年来会员人数倍增,已达53,000人。
为什么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又兴起了新的淘金热呢?道理很简单,近年来资本主义市场上黄金价格猛涨,五年内上涨了271%。因而大大刺激了无数发财迷和拜金者,梦想一旦掘到了黄金就能成为豪富。
发财的美梦具有它的诱惑力,然而淘金的现实却是艰辛而又冒险的。在巴西,二万多名淘金者用刀劈斧砍穿越莽莽的亚马孙河的原始丛林,在这湿热的地方用一笔钱买下小块土地,然后每天半裸着身子,用一个盘子从河里挖出泥沙,接着汗流浃背地不停磨刷。他们彼此贪婪地盯着别人的盘子,不时地大声争吵、斗殴。1979年以来,用这种原始的淘金方式捞出了价值五千万美元的黄金,但是真正成为富豪的只是一小撮人。巴西政府从去年起已下令禁止在这里私自买卖黄金,规定必须依法用低于世界黄金价格25%的价钱卖给政府,这使许多淘金者失却了发财的机会。
美国是另一副景象。一种是重新开采旧金矿,这需得下大本钱,在“沙粒大的黄金一粒也没有生产之前,便须先花费数百万美元”。一个金矿的负责人说:“胆怯的人不能在八十年代开采金矿”。南达科他州霍姆斯泰克金矿已开掘了35层,现已挖掘到最下层,离地面二千多米。矿内由于压力,岩石温度达摄氏55度。而矿砂在岩石中分布得极细,需要大量开采才能采集一点黄金。这种开矿显然一般人担负不起,他们只得用原始的办法淘金。不过较之昔日,今天的淘金工具毕竟好一些,不少人利用潜水衣、蹼鞋、压缩空气筒以及槽箱、抽水机、吸管等清浚河底,但所得甚微。
有人统计,有史以来人类采得的黄金总共还不到88,000吨。这种稀有金属长期以来一直成为财富和权势的象征。美国一个金矿矿场办公室贴着一幅字条,写着:“记住这一金科玉律:谁有黄金,谁的话便是金科玉律”。这的确是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者的座右铭。但是在成千上万的淘金者中真正成为腰缠万贯,说话成为“金科玉律”的又有多少呢?不妨听听一个美国淘金者的话:“开金矿肮脏困难而又危险,但却使人乐此不疲。它是我的迷梦,然而世界上能使梦幻成真的人是极少的”。当然,这极少数幸运者决不是用盘子磨刷河沙、用手镐挖掘矿石的那些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