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冬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12
第8版()
专栏:

  冬夜
  舒琴
编者按:飞鸿越海,从美国康涅狄格州寄来了一份稿件。文中诉说了在大洋彼岸谋生的艰辛,充溢着对祖国的眷恋。我们把它发表如下,以助读者对海外生活的了解。
不知是听谁说的,黄昏在新英格兰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尤其是W镇,稀稀落落的房子全建筑在山坡上、树林里、小溪旁。因此一到黄昏,树影扶疏、灯光摇曳,给这乡居的小镇增添了几分神秘。
心仪早出晚归,黄昏是她一天中最兴奋的时刻。她结束了白天的奔波劳碌,可以回家了,而在回家途中,最先迎接她的就是在树林中闪烁的灯光。尤其是冬季,天黑得特别早。她顶着北风、辗着积雪,驾车通过公路,转上小路。此时那晕黄的温暖的灯光就成了茫茫黑夜中的指南针。从不同灯光的位置、强弱,心仪可以猜出还要走多少路程才能到家。
这一天,当心仪回到家里,正在厨房清理早餐的残骸,准备晚餐时,她的丈夫正明也走进了客厅。
心仪照例从厨房走出来迎接正明。奇怪的是,为什么正明神情颓丧,头发过长地垂挂在前额,眼镜松懈地架在鼻梁上,嘴角闭得紧紧地。
“怎么了?好象打败仗似的,公司发生了什么事?”
“在美国做事,每天都象在战场上。不同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是单打。那些老美不管是犹太人、意大利人……永远自成一个集团”,正明一面说一面走进厨房,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啤酒。
“老板呢?他难道也和你作对?”
“说不上作对。今天上午我和他争论了几句。他嫌我的来往函件写得不好,女秘书又恰恰打错了几个字。老板就振振有词地要把我从这个部门里弄下去。”
“理由是什么呢?”
“还不是那些老套,说我英文表达能力不够,还说我石油化工方面经验不足。”
“可是当初他们雇佣你时,应该有所了解。你也不必太忧虑,过一阵就好了。”
“不是我过于忧虑,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可是这一回,就在我开车回来的路上,我不住地想着,根本问题在哪里?”
正明略略停顿,又接着说:“不错,我的英文是没有美国人好,他们正可以拿这个理由作为反对我的借口,可是等我有一天英文练好了,他们又会找出另一个借口……根本问题在于我是个中国人。”
正明说完了这番话,身子倒在沙发上,打开台灯,看起当日的中文报纸。
心仪静静地走入厨房,打开电视机,屏幕上正在报道新闻,波兰工潮、中国公审林彪、江青一伙,当然还有美国总统竞选……
大明、小明从楼上跑下来,问晚饭吃什么。还悄悄地问妈妈:“爸爸说什么‘中国人’呀?”
“呵!他是说呀!在美国的中国人,日子不好过。你们还小,将来长大了就会知道的。”心仪说时,眼睛有些湿润。
“妈妈不是说,将来等我们长大了,全家回中国去吗?”
“说是这么说,到时候还不知道能不能回去呢。”
等孩子和正明都上了饭桌,心仪独自又倚立窗前向外望,夜沉沉,雪茫茫,连那温馨的灯光也变得那样暗淡、那样迷惘。再想起正明的话,身体不由得一阵哆嗦。只听得电视上在播送气象报告:天晚气温还要继续下降,雪还会继续下。
“冬天迟早要过去的!”心仪心里想。
1981年1月,康州(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