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和农民一块看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12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和农民一块看戏
  凤子
出差到西安,离元宵节还有几天,钟楼前一条街满是花灯;今年春节由于农业政策的落实,城乡一片喜气洋洋景象。
2月16日晚去看市秦腔二团演出一队演出的《化墨珠》,这是一出新排的大型秦腔传统剧,地点在工农剧场。离剧场还有一条街,不仅人群拥挤得找不着路,而且近处更多的是骡马大车和拖拉机。这不是庙会赶集,怎么这么热闹?我正纳闷,西安话剧团的同志们错开人群、绕过车马,终于推着我挤进了剧场。进了剧场,看到观众席里不但有抱在怀里的奶娃娃,还有不少的老大爷和老大娘。骡马大车和拖拉机就是这些来自四方城关公社的农民观众的交通工具。我们到达剧场时戏都快开场了,还有不少观众在等着退票,有的在交涉站票。过去有站票,为了安全,现在取消了。这种盛况,在北京我未见到过。
整个戏演了3小时45分钟,幕间无休息。从开幕到闭幕,观众反应一直那么强烈。观众熟悉剧情,也熟悉演员。戏将演完,未见一个观众提前退席,听不到座椅的响声和人的脚步声,这在北京也是少见的。
秦腔是陕西人民喜爱的地方戏,在农村连孩子也会唱两句。农民辛苦了一年,春节看戏是难得的娱乐。陕西省、市的秦腔剧团春节期间都到地、县巡回演出,为农民服务是做出了贡献的。
《化墨珠》是个传统剧,故事非常曲折,有女扮男装,有男扮女装,有开仓济贫的好县令,有贪赃枉法的酷吏,有落难遇虎的假公子,有抱打不平的女侠客和绿林好汉……每一折都有它的高潮,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弦,观众的笑语和惊叹声和演员的表演相呼应。对观众说,这一晚等于看了几个戏。如果要立主脑,剪支蔓,《化墨珠》可以重新编排的话,那就是几个晚会的节目了。不过,那样的话,剧场门口恐怕是另一番光景了。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农民一块看戏,我上了很好的一课。但是“二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四个现代化,要促进四个现代化,就要进一步宣传党的农业政策,换言之,就是如何使现代题材的戏曲能象传统剧目一样也得到农民的喜爱。如果演出现代题材戏曲的剧场门口,也象我看到的这次工农剧场演出《化墨珠》那样,车水马龙,人流不断,那就成功了。需要付出多少劳动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们不是很应该付出这些劳动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