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赞“心中有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13
第2版()
专栏:农村

  赞“心中有树”
  倪胜涛
一位老八路不久前重游旧地,看到当地随着林业的发展,已由原来“高处结碱巴,低处水流沙”的盐碱滩,变成了田成方、树成林的粮棉仓,不由啧啧称赞:你们真是“心中有树”啊!
“心中有树”,值得一赞。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不但可以为人类提供木材和其它林产品,更重要的是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农作物的“绿色水库”;能够防风固沙,巩固堤岸,是农业畜牧业的天然屏障;能够造氧吸毒,是大自然的“绿色吸尘器”。正如一位中央负责同志所说的,“造林就是造水,造林就是造粮食,造林就是造轻工产品,造林就是造地方的小型工业”。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对林业却是另眼看待,没有从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观点出发,只顾眼前和局部的利益,重采轻造,甚至盗砍滥伐。这些心中无“树”的行为,我们应当坚决制止,晓之以理,直至绳之以法。
要“心中有树”,必须正确认识林业与农业的关系。那种怕造林占地、胁地,影响农业的想法是片面的。民谚说得好:“山岗树多土保留,圩堤树多挡浪头,平原树多调气候。”据测定,有林网保护的农田比没有保护的农田增产30%。正如群众所说的“搞了防护林,胁地一条线,受益一大片”。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就肯定:“丛林之下,为仓庾之坻。”这是很有道理的。山青才能水秀,山穷必然水恶。我们的许多农业先进单位,同样也是造林的先进单位,原因正在这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