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这种出版“热”应该冷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13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这种出版“热”应该冷却
  伍杰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出版社相继刮起了一股抢出旧小说之风。在这股风中,最突出的是《三侠五义》“热”。据了解,已有10个省市出版社争相出版,印数达446万册,这样的印数,几乎达到了十多年来印古今中外名著及现代文艺作品的高峰。除了《三侠五义》,不少出版社还争相出版《杨家将演义》、《侠女奇缘》、《侠女风月传》、《济公传》、《龙图耳录》、《施公案》、《呼延庆打擂》等等。
《三侠五义》印销如此之多,是历来少见的现象。解放后三十年间只有两个出版社印行过这本书,印数也只有36.8万册。解放前,从二十年代中期开始,有个别书局和一些杂牌书店相继印行过,但是,印数都很小。当时,在读者中有些威信的大书店,是很少出版这类图书的。
《三侠五义》是清末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侠客协助清官,打击奸佞、除暴安良的故事。书中歌颂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政绩,宣扬了因果报应等迷信思想。对于这样的书,少量出版,也是可以的。但把它列为古今中外文艺各书之冠,大量印行,这难道不应引起人们的深思吗?
有人说,出版《三侠五义》一类的书,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爱好和需要。当然出书的目的是为了给人看,应该考虑读者的要求、兴趣和爱好。但是,我们万万不能忘记为了实现四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出版社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我们要满足读者了解历史,学习革命传统的需要,要满足读者长知识、学文化的要求等等,而对一些读者不合理、不正当、不健康的兴趣和要求,必须正确引导。再说,读者的爱好、兴趣、要求,也并非一成不变。如果出版部门在组织创作方面多下功夫,出版更多的优秀作品,大量印行,读者也一定十分高兴。现在不是有许多优秀文学名著早已脱销,读者很不满意吗?
有的出版社认为出版这类旧小说能赚大钱,是个生财之道。出版机构考虑经济效果,为国家多创造和积累财富,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是,社会主义的出版社不能等同于一般生产物质产品方面的企业,它是党的宣传工具,党要运用这个宣传武器去教育群众、组织群众,要时刻注意各种出版物对人民群众的教育作用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效果。这是社会主义出版部门和资产阶级的出版商的本质区别。
我认为:大量印销旧小说之风应该制止,出版《三侠五义》这类书籍“热”应该冷却!必须重印的旧小说,对印数也要严加控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