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寻根探源 根在大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16
第3版()
专栏:

  寻根探源 根在大陆
  郑廉
台湾和大陆一水相隔,两岸人民血肉相连。台湾同胞98%的人口是大陆移民的后裔,根在大陆。
探究澎湖的历史
去年4月,台湾史迹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批历史学家和考古家,到澎湖列岛寻根探源。澎湖位于台湾海峡南端,在高雄市西北78公里的海上,距厦门约190公里。澎湖的开发比台湾更早。在隋朝,隋炀帝就派虎贲郎将陈棱率一万多人到过澎湖。唐代进士施肩吾曾率族人定居此岛。宋代泉州知府汪大猷计擒侵扰澎湖和闽粤沿海的毗舍耶人,并在澎湖屯兵戍守。南宋时,澎湖正式列入我国版图,隶属泉州晋江县。不久以后,我国政府又在这里设立行政机构,管辖澎湖和台湾。因为澎湖开发年代久远,因此,那里有许多文物古迹。其中,马公镇的妈祖庙建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规模宏伟,风貌古雅,石、木料多来自大陆,至今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是澎湖最古老的庙宇,也是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清风阁”是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当年驻扎军队的地方,阁前竖有沈有容谕退红毛蕃韦麻郎等碑石,也是台湾现存最古的碑石。
台湾的历史和考古学家通过对台湾澎湖史迹文物的考证,说明台湾与大陆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台湾大学一教授说,台湾与大陆本是一家人,应该“使中华民族由分裂再融合在一起,促进民族再一次的大团结”。
鹿港寻根热
鹿港,位于台湾彰化市西面滨海处,是大陆人民前往台湾的最初登陆地点。特别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陆人民移居台湾的日益增多,鹿港因而成为台湾三大著名都市之一,是闽、粤通商的要港。清朝时,就有“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的说法。
与此同时,大陆文化也随着两地人民的往来而传播到鹿港。那里的街道庙宇、民俗习尚等,无一不保留着浓厚的大陆民间特色。例如,鹿港的手工艺品,远近驰名,其中木器、竹器、雕刻、锡器、灯饰等,都来自闽粤,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风格。
近几年来,鹿港镇人士年年举办民俗才艺活动。去年6月,他们自筹经费,举办规模巨大的“第三届鹿港民俗才艺周”,台湾各界人士四面八方涌向鹿港,从富有大陆民间特色的鹿港文化中去寻找和了解台湾在大陆的“根”。
寻根觅源话姓氏
很早以来,台湾就是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情同手足,源远流长。仅就姓氏而言,台湾素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足见台湾同大陆密不可分的关系。
根据台湾省“文献委员会”调查,目前,台湾地区的居民共有1,694姓。其中,陈、林等前10大姓人数累计占全省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前20姓占到三分之二。台湾前10大姓的顺序是:陈(一百八十多万)、林(一百三十多万)、黄(一百多万)、张(九十多万)、李(八十多万)、王(七十多万)、吴(六十多万)、刘(五十多万)、蔡(四十八万多)、杨(四十四万多)。
早在日本人占领时期,他们为了彻底消灭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曾推行过所谓“皇民化运动”,强令台湾同胞改用日式姓名。虽然经长期威胁利诱,但改姓者为数寥寥,绝大多数人,至今沿用原来的姓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