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廉洁奉公的一生——记罗舜初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16
第4版()
专栏:通讯

  廉洁奉公的一生
  ——记罗舜初同志
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顾问组组长,1929年参加革命的红军战士罗舜初,于2月24日逝世了。广大指战员和群众称赞这位曾荣获中将军衔的老将军生前嘱咐家属移风易俗办丧事这件事做得好。许多和他有过接触的同志回顾他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一生,怀着崇敬的心情说,作一个共产党人,他在端正党风、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上,为领导干部树立了好榜样。
闪光的一息
去年12月9日上午,罗舜初由于肺气肿病发作,住进了沈阳部队总医院。沈阳部队领导同志赶到医院来看望他。他艰难地挺起身来,一边喘息着,一边连连叮咛:“谢谢同志们!大家都很忙,别再来看我了,我不能为党工作,可千万别再影响你们的工作啊!”
罗舜初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都在千里之外工作。他病情一天重似一天,却压根儿没提过把儿女召回见见面。女儿罗晓英在石家庄工作,春节利用一年积攒的13个假日乘车回沈阳探望双亲,看到爸爸病重,不想离去。十天过去了,罗舜初叫过女儿说:“你该买火车票了,19日离开沈阳,20日到北京在你婆家住一天,21日你到假刚好回到石家庄,按时上班吧!”女儿只好买了19日的火车票。
这是罗舜初去世前的第五天。女儿带着孩子来向父亲告别。一进屋,正赶上罗舜初病情加重,女儿赶紧走到爸爸身边。罗舜初见了,喘息了一阵,断断续续地说:“票……买了吗?”
女儿含着泪答:“买了!”
罗舜初又说:“那赶紧走吧,别……误了点!”
女儿忙说:“爸爸您放心吧,误不了。”
这时,罗舜初用尽全身的力气,转过头来,又叫女儿给女婿捎几句话。他一字一板地说:“庆苏……是……搞物理的,要……好好钻研,将来……我们国家还要搞……原子能……发电站!”
女儿赶紧握着爸爸的手,流着泪说:“您过去嘱咐的,我们都记住了,您放心吧!”
在罗舜初的心中,党的工作,革命的事业,高过了父子情、夫妻爱,一颗赤诚的心装着党、国家和人民。
廉洁为人民
罗舜初同志生命的最后一息是可歌可颂的,然而这只是他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一生中的一个镜头。在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罗舜初身上处处闪现着党的光荣传统。
罗舜初生前有个铁规矩:“不收礼”,“不吃请”。这一点,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感受特别深。
1977年下半年,他到辽西某部检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曾当过这个部队的军长和政委。如今,他回到这个旧战场,感触最深的,是当年打锦州时干部战士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精神。可临离开的时候,管理部门的同志买了一小篓锦州小菜和另外两样土特产品,悄悄地提前塞到老首长乘坐的车厢里。一进家门,罗舜初突然发现了,立即追问警卫员,严肃地说:“战争年代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好传统,不能让我们给破坏了,赶快送回去!”第二天,罗舜初自己出钱,叫警卫员买了去锦州的火车票,把这几样小东西原封不动地送了回去。
罗舜初同志的一生,是在廉洁奉公的生活中度过的。罗舜初逝世以后,人们打开他的遗物,只有几套公家发的普通军服,那一套毛衣毛裤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穿了补,补了又穿,破得大窟窿小眼儿,还是舍不得换新的。一件棉线汗衫,已经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洞,直到住院期间还穿在身上。
一个好家风
罗舜初同志自身清正廉洁,对家属子女也严格要求,建立了革命家庭一种崭新的家风。
几十年来,罗舜初大部分时间与孩子们分餐另住。他的三个孩子基本上都是在集体食堂吃饭长大的。
罗舜初夫妇身体都不好,身边没有一个孩子,组织上几次提议把远在大西北当兵的小儿子炜彬调回来,他都拒绝了。有关的同志没有经过他同意,打电话联系调动事宜,被正在楼梯上的罗舜初听到了,他一边往楼下走,一边喊:“别放电话,我还有事!”他接过电话筒,诚恳地向对方说:“谢谢你们了,这件事不能办!”
老伴胡静与罗舜初共同生活几十年,对于丈夫每一个廉洁奉公的举动,她都积极支持和配合,并默默地仿效着,从未为儿女的事拖过他的后腿。
为革命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的红军战士罗舜初逝世了。罗舜初同志留下的,正是今天我们在努力建设的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3月10日《辽宁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