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阅读
  • 0回复

武都地区实行包产到户后出现新的可喜变化 三千多户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18
第1版()
专栏:

  武都地区实行包产到户后出现新的可喜变化
  三千多户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据新华社兰州3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葛象贤报道:在多数社队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的甘肃省武都地区出现一个可喜的新情况,全地区已有三千多户社员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促使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更进一步的发展。
1979年岷县多纳大队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当年社员每人平均收入达到545元。社员袁海贵一家仅经济作物收入就有5,175元。去年年初,他买了柴油机、磨面机、粉碎机、压面机和缝纫机各一台,办起家庭小加工场。既要种承包田,又要搞加工,实在忙不过来,秋收时节他不得不把加工场停了。秋收后,本大队有四户社员向他提出入股联合经营。袁海贵考虑了一番,觉得联合更为有利,同意了。于是五户社员集资6,500元,成立一个小型农、牧、工联合组织。他们将五家的十个劳动力统一调配,各家现有的承包田合起来,派六个劳动力统一经营。他们添置一台柴油机、一台磨面机、一台榨油机,扩大加工业务,派两个略有文化的劳动力承担;买100只母羊,派两个有放牧经验的劳动力放牧,并确定了按投工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办法。
目前,甘肃省武都地区已有三千多户社员参加的一千一百多个联合经营组织,小的两三户,大的五六户。有的烧砖瓦、石灰,有的打铁、铸造,有的承包外单位基建任务,有的搞编织等。这些联合经营组织多数是农业上各户经营各自的承包田,工副业上联合经营。少数象袁海贵那样,各业全面联合经营。
在包产到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联合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联合经营组织是生产发展的结果,是出于经济上的需要而联合,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不是穷联合。(二)是“自由恋爱”,自愿互利,不是靠行政命令搞起来的。(三)是多种模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不是一刀切。(四)这些联合经营组织富有内在的活力,运转灵便,经济效益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