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育珠姑娘江素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18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育珠姑娘江素秋
四川的淡水育珠是安岳县首先成功。而江素秋最初带头试验的育珠点,又在全县最先告捷。她当时还是一个不满17岁的姑娘哩!
江素秋所在的城郊一大队育珠小组有六个姑娘,她是组长。当时,一无所有。没有蚌,老支书就带领青年下河去摸;没有房屋,就利用岩腔作试验场;没有工具就自己动手,将竹片削成探针,用废钢丝磨成插片针;不会游泳,就扶着木盆在塘里学。
她们放养了几百个手术蚌。可几个月后下塘一看,手术蚌都死了。这下冷风吹来了:“自古珠出大海,玉出昆仑。珍珠是海女所造,你们这些黄毛丫头也想造宝?”这对姑娘们来说犹如当头一盆冷水。江素秋却没有在困难面前退却,晚上又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摸索制片插片技术,有时通宵不眠。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批放养的蚌终于成功了!1974年,她们首次采珠4.6斤,收入了二千八百多元。
从那以后,江素秋对育珠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钻研。一次,她出差省城查阅有关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份培育彩色珠的资料,她如获至宝,全部抄录了回来。为扩大蚌源,1978年她和一个育珠姑娘不远千里来到洞庭湖。当时正值隆冬,大雪纷飞,江素秋破冰下池装选,运回了6万多斤良蚌。这种蚌往往是深夜排苗,蚌苗肉眼看不见,需要附在鱼身上生长一段时间才能脱入池中。江素秋每晚坚持观察,发现种蚌排苗就赶快放入鱼苗。经过连续三个月的苦钻苦干,终于繁殖出了第一代三角帆蚌。现已产幼蚌15万多个,填补了全省水产养殖上自繁三角帆蚌的空白,获得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 邓武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