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21
第8版()
专栏:连载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五、集体的智慧
鸡叫三遍了。彭德怀司令员还在抱头深思:敌人十倍于我,如何一口一口地把它吃掉?参谋送来一份急电,是毛主席发来的。彭总一口气看罢,眉头越皱越紧:“我歼击敌军必须采取正面及两翼三面埋伏之部署方能有效,青化砭打三十一旅即是三面埋伏之结果。”他在这几行字旁边用铅笔打了个很大的问号。
方旅长进来的时候,彭总正埋头起草给毛主席的回电:“敌自青化砭后异常谨慎,十个旅分为三路,形成一个长宽各三四十里的方阵,不走大道平川,专走小路爬高山;不就房屋设营,大多露宿;不单独一路前进,数路并列,间隔很小,以致三面伏击已不可能……”
方旅长看了彭总写的回电,吞吞吐吐地说:“彭总,你的意见……和主席的看法……不一致嘛。”彭总问:“你的意见呢?”“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方旅长欲言又止。彭总不高兴地说:“但是什么?你讲呀!”方旅长说:“敢在主席面前发表不同意见,这可不简单!”彭总火了:“有什么不简单?实事求是,简单得很。青化砭一仗,是三面埋伏,打赢了。可现在,情况有了变化,你还叫我们三面埋伏,行不通嘛!”
彭总的回电,经过集体讨论之后发出去了。
毛主席拿着这份电报,走进任弼时同志住的窑洞:“弼时,你看,彭老总提出了不同意见。”弼时同志看了电报,问道:“你看彭总的意见怎么样?”“他的意见是对的。”毛主席吸了一口烟,沉思着说:“作为一个指挥员,就是要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独立地作出判断。”弼时同志接着说:“而且,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敢于在任何人面前,公开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是呀,老彭就是这样的好党员!我马上给他回电。”毛主席说罢,大步走了出去。他伏在老乡家的锅台上起草回电:“敌十个旅密集不好打,你们避免作战很对……”
但是,怎样的作战方针才好呢?毛主席分析情况,日思夜想,把彭总回电中的话用毛笔写在纸上:“必须耐心长期疲困他,消耗他,迫其分散,寻找弱点……”一天,人们到山顶上去散步。绵延起伏的群山,披着晚霞,金灿灿的,煞是好看。弼时同志问道:“你们说,这一个个山包象什么?”卫士脱口而出:“象蒸笼里的馍头。”大伙笑了一阵。老炊事员突然开了腔:“陕北这些山包包,好比一个个大磨盘,要把国民党的二十几万大军磨垮,磨烂,磨成粉!”一直沉思的毛主席,象发现了珍宝一般,抓住他的膀子,兴奋地说:“老杨!你讲得好啊!”
夜阑人静时,毛主席握笔深思。老炊事员和彭总的声音在他耳边响着,他象练字一般用毛笔写着大字:“使敌十分疲劳,十分缺粮!千万大山——千万个磨盘!蘑菇战术乃战胜强敌必经之路!”……
彭德怀、习仲勋同志几次来电设想出各种作战方案,请示中央军委。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任弼时同志等反复讨论之后,起草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提出“‘蘑菇’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在这种方针指引下,我军迫使敌人饿着肚子在千山万壑之间“武装大游行”,逐步夺得了主动权。 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