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晋中地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认真肃清“左”的思想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23
第3版()
专栏:

晋中地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认真肃清“左”的思想影响
本报讯 本报记者武赞庭、《山西日报》记者赵占锁报道:中共山西省晋中地委对照中央工作会议精神,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肃清“左”的思想影响,为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春节过后,晋中地委组织地直机关和各县、市委党员干部,用半个月时间集中学习中央工作会议文件。地委常委积极带头,引导大家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联系实际,自觉清理自己头脑中残存的“左”的思想影响。
晋中地区在十年动乱期间,极“左”路线的破坏严重,受大寨“一本经”的影响较深。由于这样一个历史原因,一些人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很不得力,甚至有的人抱有怀疑、动摇和抵触的情绪。去年5月,经过调整后的地委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补课,平反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和粉碎“四人帮”后新造成的各种冤假错案,根据五中全会精神调整了部分单位的领导班子,在广大农村认真贯彻了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生产发展,经济活跃,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晋中地委的同志从实践中深刻感受到,只要认真地肃清“左”的思想的影响,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经济形势就会一年比一年好转,政治局面就会一年比一年稳定。
为了进一步肃清“左”的思想影响,晋中地委常委对照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给工作造成的一些失误。譬如,在贯彻落实生产责任制当中,由于地委领导同志受“左”的思想影响,怕这怕那,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去大胆进行领导,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在全区落实比较缓慢。在边远山区和特别困难的社队,按照群众的意愿本应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但由于地委领导人的思想不解放,束缚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手脚,致使这两种群众乐于接受并且能够尽快由穷变富的责任制形式没能推广开来。这使地委常委们从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干部中“左”的东西只有多少之分,深浅之分,觉悟迟早之分,没有有无之分。不认清这个问题,就会使有些领导同志只批下面的“左”和别人的“左”,而不去清理自己的“左”,并且还会用“左”的观点和方法去对待下面,去看待别人,或者把批判“左”的错误流于形式,只挂在嘴边上,写在文件中,从而不能正确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个常委都主动回顾了自己自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认识的发展过程,检查了思想和工作方面的问题。大家相互之间以同志式的态度,坦率而诚恳地进行热情帮助,从而提高了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学习期间,地委领导人还坚决贯彻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的“三不主义”,充分发动和积极引导参加学习的地直机关两千多名党员干部,向地委踊跃提批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许多同志敞开思想,直言不讳,讲真话,讲实话。他们紧紧围绕如何进一步搞好调整经济工作,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形势,以及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方面,向地委提出了三十多条批评意见和合理建议。
目前,为了进一步落实生产责任制,地委和行署的领导同志亲自参加,组成了几支工作队,深入到全区14个县、市的社队,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干部具体解决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当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各种类型的责任制在全区农村逐步地推广开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