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把卫生事业建设重点放在现有医疗机构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24
第3版()
专栏:

把卫生事业建设重点放在现有医疗机构上
本报评论员
卫生事业要在调整中加强建设,尽可能地继续发展,这是中央已经确定了的方针。如何进行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根据中央的调整方针和卫生战线当前的实际情况,在调整期间,卫生事业建设的重点应当放在调整、整顿、充实、提高现有机构上,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建立了一个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全国现有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科研机构和高、中等医学院校七万多所,有病床一百九十三万多张,专业卫生人员三百三十四万多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二百六十四万多人),赤脚医生一百五十七万多人,初步解决了全国城乡广大群众看病吃药的问题。但是,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我国卫生事业既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又存在着后天失调的问题。许多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大部分公社卫生院,是在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缺少保证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医疗质量不高,设备比较简陋;在十年动乱期间,又受到严重破坏,许多机构被拆散,人员被下放;有许多坚持工作的单位,长期处于管理混乱的状态。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几年的整顿,情况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内部比例失调和管理落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强整顿、建设,把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成为当前调整中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
加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纠正那种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片面强调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作法,提倡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提高现有机构的质量。过去,“左”的指导思想最突出的危害之一,就是只求发展数量不顾质量,卫生战线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就以粉碎“四人帮”以后这几年的情况来说,在恢复、整顿过程中,在基建经费不足和其他条件并无保证的情况下,平均每年发展八万多张病床,给医院带来不少新的矛盾,使医院内部本来存在的人员、技术、设备、房屋比例失调的问题更为突出了。不少医院因为缺少某些专科技术人员,当地群众迫切需要治疗的疾病得不到治疗;有的虽有技术人员,但是缺少必要的医疗器械,诊断和治疗工作不能正常进行;还有许多医院医护人员不少,因为缺少传染病房或某些业务用房,眼看着病人住不进医院来。现在对症下药,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解决这些问题,做好填平补齐工作,上述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就会很快改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潜力就能大大发挥出来。
现有卫生机构的人员、技术、设备、房屋都要配套,关键是使各类技术人员能够配套。现在,我国卫生技术队伍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水平低。十多年来新增加的专业人员中,未经正规业务技术训练的占40%以上,高、中级人员中训练不足的也占60%以上。大专院校毕业的技术骨干,也有个知识老化的问题,需要再学习。要在调整时期抓紧培训在职人员。1980年全国离职进修和业余培训的专业卫生人员达11万人以上,过去未经训练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近三年中培训了40万人以上,收到了提高卫生技术水平的效果。人还是原来的那些人,技术和工作质量提高了,过去不能做的手术现在能做了,过去不会使用的治疗方法现在会使用了,过去没有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现在开展了,形成了新的防病治病能力。在职人员培训工作一定要坚持抓下去,进一步抓好。同时,要大力办好高、中等医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便能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新生技术力量,不断地充实卫生队伍。
加强管理,提高现有机构的管理水平,也是整顿、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管理就是要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组织领导,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财力、物力的作用,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防病治病和其他任务。我们很多单位的管理比较落后,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1979年北京市市一级医院进行了加强经济管理的试点,通过挖潜、提高病床使用率等,等于增加500张床位,相当于新建一个大医院。在调整期间,还应继续抓好整顿,不断地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适当地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的水平。对前几年引进的一些大型现代化设备要加强管理,提倡使用单位的协作,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把卫生事业建设的重点放在调整、整顿、充实、提高现有卫生机构上,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的方针。随着我国经济的好转,国家投资的增加,卫生事业也要在数量上有适当的发展,但一定要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保持内部比例协调。只要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卫生事业就能健康地发展,卫生事业的前途是大有希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