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批判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文献——读周恩来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24
第5版()
专栏:

批判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文献
——读周恩来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
龚育之
周恩来1948年6月写的提纲《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在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以前没有公开发表过,也不曾在党内印发,长期不为人们所知晓。现在读了这个提纲,人们都感到,它不仅是我们党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制定基本方针的重要历史文献之一,而且在今天,当我们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时候,它对我们仍然有重要的启发。
写这个提纲的历史背景是:进行了两年的人民解放战争已经由防御转入进攻,数以百计的小、中城市,包括鞍山、潍县、石家庄、洛阳这样的城市已经解放,全国胜利已经在望。全面地具体地制定党的经济政策,既是管理已解放地区经济的现实需要,又是为迎接全国胜利所必不可少的政治准备。毛泽东1947年12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开始了这项工作,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总结了这项工作,党的其他许多领导人在这项工作中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周恩来写了这个提纲;其后不久,1948年8月朱德写了《对于解放区经济建设与发展生产的意见》;9月东北局高干会议上提出了张闻天起草的《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详细提纲,11月中央对它作了修改并把它发到各地;翌年2月刘少奇作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方针与问题》的讲话。这期间中央还组织了关于经济问题的大量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那个论述得十分深刻而周密的经济纲领,是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个过程,从一件事例上生动地说明了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尽管有了后来的总结,周恩来的这个提纲仍然有它独自的价值。因为后来的总结不能、也不必包括以前文献的全部思想,即使是很重要的思想。这里指的是提纲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不但“是反对旧民主主义或旧资本主义的经济方针的”,同时“也是反对农业社会主义或极端平均主义的经济方针的”这个思想。
批判农业社会主义,并不是这个提纲最先提出的。在它之前,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已经提出过。根据当时发表的版本,讲话中是这样说的:
“我们赞助农民平分土地的要求,是为了便于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迅速地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度,并非提倡绝对平均主义。谁要是提倡绝对平均主义,那就是错误的。现在农村中流行的一种破坏工商业,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我们必须批判这种思想。”(见解放社编《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书标准本,着重号是引用者加的)
当时中央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1948年7月经中央几位领导人审定,还以“新华社信箱”的形式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农业社会主义的问答》,详细地解释了上面引的这段话。中央曾把这篇文章列为党校学员学习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教材之一。文章指出: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平均主义思想,以为把整个社会经济都改造为划一的“平均的”小农经济,就是实行社会主义;过去历史上代表小生产者的原始社会主义的空想家或实行家,例如帝俄时代的民粹派和中国的太平天国的人们,大都抱有这一类思想。联系到1944年8月毛泽东给博古写过一封信,其中写道:“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的与私营的)与合作社(变工队在内),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简单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这些话精辟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同民粹主义的区别,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农业社会主义的区别,表明我们党从来是注意把自己的纲领和政策同农业社会主义划清界限的。
周恩来提纲提出反对农业社会主义,显然依据了毛泽东的晋绥讲话。但是,晋绥讲话是从纠正农村土改中破坏工商业和侵犯中农的倾向提出问题,而这个提纲则进一步从整个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来探讨问题。它就解放区和新中国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建设的七个方面,分析了新民主主义方针同农业社会主义方针的对立。这七个方面是:
“工业的科学管理还是后方机关制度。
工资制度还是供给制度。
生产观点还是救济观点。
工业无产阶级立场还是贫雇农路线。
技术进步还是安于落后。
政治条件是什么?老资格还是新资格。
向谁学习,学习什么?”
提纲很简略,每一点都没有展开。但是单从问题的提法就可以看出,它所蕴含的思想是深刻而丰富的。它联系到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入城市、转向经济建设的形势,很有远见地把批判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的任务,推到了更广的范围,提出了新的、重要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开始。所谓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其实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周恩来提纲阐明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方针,也就是我们对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同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可惜的是,建国以后对于批判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的问题,我们在指导方针上发生过迷误。在很长的时间里,这种批判成了禁忌。1948年党中央曾经为此郑重地提出过批判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的任务这件事,后来也很少提及了。甚至在有关的历史文献中,“农业社会主义”的字样也给删去了。这种情况起因于1951年党内在涉及批判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的问题上发生过一次意见分歧。当时有的同志主张在老解放区把已有相当基础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织提高一步,兴办初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的同志则指责这种意见是“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如何评价这次分歧中不同意见的是非,现在还是一个讨论和研究的题目。看来,当时提出这种指责的同志大概是对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现实需要和客观可能估计不足,没有看到规模不大、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可以成为个体农业的互助组织向集体农业过渡的适当形式。但是,如果说纠正这种基本上不恰当的指责是必要的(1951年冬中央作出《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即已澄清了这个问题,提出这种指责的同志也已改变了自己的意见),那么,由此而一般地取消或者回避在农业合作化和经济建设中批判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的任务,放弃或者放松从各方面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农业社会主义界限的工作,却是没有任何必要的。这样做的害处,后来在农业合作化后期过于匆忙地并大社和大规模直接升为高级社的过程中,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刮“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和“供给制”等“共产风”的过程中,就表现出来了。
当然,说我们对于批判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的问题在指导方针上发生过迷误,并不意味着认为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成了我们的整个指导思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毫无疑问,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国革命实践的结果。我们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以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的。我们党强调要把社会制度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同技术方面由手工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结合在一起。我们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技术改造作了很大的努力。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要求,根本不是农业社会主义或者民粹主义的要求。
但是,我们大家都痛心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过多的曲折,遭受了过大的损失。而这些挫折和损失的由来,正是因为我们未能始终一贯地严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清醒认识我国国情的实际。我们是在一个经济和文化十分落后、农民在人口中占绝大多数、小生产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大国里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仅有物质上的困难,而且有思想上的困难。由于整个社会的环境,由于我国革命长期主要在农村中发展的历史情况,全国人民、全党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对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大都缺乏了解。小生产者的思想习惯和狭隘眼界在我国大多数人身上都是沉重的负担。这就是一种思想上的困难。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思想上的困难,都是可以逐步克服的,只要我们充分地估计和正确地认识它们,用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它们。但是,如果我们对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对于克服我们队伍中小生产思想局限的必要性自觉不够,而又急于加快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步骤,甚至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那就很容易陷入种种空想。比如:以为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凭空去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程度,“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实际上是违反和损害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商品交换、劳动分工等原则),在平均地共同占有和分配现有财富,即“穷过渡”和“穷拉平”的基础上去实现社会平等;以为可以不要依靠科学知识、技术装备和现代管理,单凭政治热情和群众运动,就能实现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这类空想,正是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若干表现。如果接受了这类思想的影响,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就会渗进非科学的因素,带上某种空想色彩。这正是实际上发生了的事情。应该指出,对这些错误的空想,我们也进行过多次斗争。但是,纠正总是不彻底,而且往往在一个时候有所纠正,过了一个时候又重新发生。这种情况也说明小生产者的这类思想和习惯在我国的顽固性和同它们作斗争的艰巨性。
现在,我们在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清理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重要课题之一。这种清理工作,要结合分析建国以来历史发展中几个重大事件来进行(例如,农业的高级合作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中对经济建设中所谓“修正主义”的批判,特别是七十年代中叶对所谓“资产阶级法权”的批判,等等)。要从经济建设的方针和实践的各个方面来进行(例如,企业管理与经济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劳动的报酬和奖励,科学技术和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知识分子的作用,干部队伍的发展和改造,等等)。要实事求是和恰如其分地来进行,既不无视和回护它,也不夸大和渲染它。周恩来提纲是从经济建设的全局上提出反对农业社会主义或极端平均主义的经济方针的重要历史文献。它的基本思想是要从两条战线的斗争中,即不但要从反对旧资本主义方针的斗争中,而且要从反对农业社会主义方针的斗争中,来把握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正是在这一点上,它对于我们现在总结历史、清理思想、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工作,有重要的启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