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进行人口普查是经济调整和四化建设的需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25
第1版()
专栏:

进行人口普查是经济调整和四化建设的需要
本报评论员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是关系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
建国以来,我国进行过两次人口普查。1953年配合普选和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进行了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两次人口普查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进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数据。
从1964年到现在,已经有十七年没有进行人口普查。在这期间,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构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行一次新的人口普查,查清我国现有的人口和有关人口的重要数据,是完全必要的。
“现在正在进行经济大调整,工作千头万绪,为什么还要进行人口普查?”这是对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缺乏认识的表现。人口普查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的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全国人口以及婚姻状况、生育状况的数字,为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人口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重要依据。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我们可以查清全国劳动力的数量和地区分布、城乡分布,劳动力的文化、技术水平等情况。这对于发挥我国劳动力多的优势,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次人口普查,可以查清我国几亿劳动力的部门构成和职业构成,这将为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逐步建立最优的经济结构提供基本资料。通过这次人口普查,还可以查清各民族的人数、年龄、文化程度等数字,这将为我们更好地实行党的民族政策,按照各民族的不同情况发展他们的经济和文化提供重要资料。总之,这次人口普查,是调整经济和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并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额外负担。
“我们每年都有人口统计,何必兴师动众进行人口普查?”这是不了解人口普查与经常性人口统计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看法。经常性人口统计,一般只统计人数、性别和人口变动情况,项目很少。如果要全面了解人口的年龄构成、文化程度、民族构成、行业和职业构成、婚姻和生育状况等等,就必须进行人口普查。还要看到,经常性人口统计,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准确性往往不够高。特别是十年浩劫,使经常性人口统计受到干扰,影响了经常性人口统计的准确性。因此,单靠经常性统计,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年普查一次,有些国家五年普查一次,现在我国已经有十七年没有进行人口普查,决不能再拖延了。
“人口普查不过是点点人头,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对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而产生的一种说法。同前两次普查相比,这次普查具有新的特点。第一,规模大。第一次普查时我国有六亿人,第二次普查时我国有七亿人。这次普查,我们将面临大约十亿人口的调查对象。这样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在我国历史上,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第二,普查项目增多。
除前两次普查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等项目外,这次还准备增加婚姻状况、生育状况、部门构成、职业构成等项目。第三,要改变过去手工计算的方法,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人口普查的空前大量的数据。这些特点要求我们把这次普查的宣传工作、组织工作、技术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求我们虚心学习、善于学习,学会过去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要求我们在普查的全部过程中,兢兢业业,谨慎从事,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得细致、深入、准确、严密。如果不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掉以轻心,就可能给工作造成损失,甚至贻误全局。
从现在到1982年7月1日正式普查,只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了。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大量的,时间是很紧迫的。当前的任务,首先是迅速充实和健全省级普查机构,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并且抓紧进行人口普查试点、整顿户口、电子计算站建设、人员培训和其他各项准备工作。
人口普查是一项涉及面很广、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运用各种必要的宣传手段,包括新闻、广播、电视、电影和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解释,取得广大干部和人民的支持与合作。今年试点的地区,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宣传工作,并为明年大规模的宣传做好准备。
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是人口普查工作胜利完成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指出,这次人口普查“不仅为我国人民所关心,而且为世界各国所注目。各级党委、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经过充分的周密的准备,保证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一指示,齐心协力,依靠群众,虚心学习,做好周密的充分的准备工作,胜利地完成第三次人口普查的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