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由粗到细搞好农业区划 四川大邑县采用自力更生、由粗到细的做法开展农业区划,并和农业调整结合起来,促进了生产的全面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26
第2版()
专栏:

由粗到细搞好农业区划
四川大邑县采用自力更生、由粗到细的做法开展农业区划,并和农业调整结合起来,促进了生产的全面发展
在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第二次会议上,四川省大邑县开展粗线条农业区划的经验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邑县的区划工作有些什么基本经验呢?
书记动手
组织调查
大邑县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一开始就得到县委的重视,县委负责同志分工加强领导,并强调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抓这一工作。1978年秋以来,县委书记陈庆福、县委多数常委和六十多名干部、技术人员,多次翻山越岭,涉水穿林,先后跑遍了全县各社队,实地勘察资源,了解社会经济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
经过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学到了不少知识。过去有的领导对山、丘、坝的农业生产搞“一刀切”,违反因地制宜原则,还认识不清。通过深入调查,心悦诚服了。县委在初步调查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将全县初步划分为平原粮油主产区、沿河粮油蔗桑区、浅丘粮桑水果区、山区林牧土特矿产区等四种类型,分别规划发展任务,分类指导,分期实施。这为建立商品粮、油、糖、蚕桑、水果、茶叶、用材林、生漆、中药材、奶山羊、生猪、渔业和煤、电等生产基地做好了基础工作。
结合调整 促进生产
大邑县把农业区划和当前农业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实行调查——区划——规划——实施一条龙的办法,既能促进当前生产,又可推动区划工作深入开展。
大邑县委在初步了解了自然资源,制定粗线条农业区划后,立即结合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的调整,抓紧付诸实施。如对山区确定“农林牧矿,以林牧为主”的生产方针后,就抓紧现有宜林荒山的绿化,进行林业基地建设,现已栽种小木漆和南竹苗350万株(丛)。对那些不宜种粮的陡坡地,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停耕,1980年已停耕一万五千多亩。对停耕后社员的口粮,采取粮林、粮牧、粮经挂钩的办法,两年来共供应六百万斤粮食,解决了山区一百四十多个生产队的粮食不足问题。为了解决一些社队缺钱买粮和缺生产资金的问题,他们又采取发展畜牧业、开办小煤矿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这类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全县落实农业区划和规划有了切实的保证。
大邑县从1978年秋开展农业区划以来,全县农业的结构和布局得到了初步调整,加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农业的方针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出现了农业全面发展的局面。1980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39.6%,林牧副渔在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4.4%上升到23.7%。
量力而行 不等不靠
大邑县为什么一开始不搞细线条农业区划,而要由粗到细呢?这是因为领导没有经验,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和设备也很缺乏。有的同志主张等上面布置,给钱、给物、给技术力量后再搞。县委认为,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先搞粗线条的农业区划,然后由粗到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统一了认识之后,大邑县一不等待,二不依赖,三不伸手,坚持自力更生,由粗到细的做法。两年来的实践证明,由粗到细搞农业区划的好处很多:一是花钱很少;二是花费时间不长;三是技术力量薄弱也可以搞,全县只有八十多个大学和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通过边学边干,仍然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四是区划成果能够及时地落实到基层,为社、队所了解、掌握和运用;五是按照农业区划要求,培训了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5,000多人次,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这为1980年8月以来全县开始进行细线条的农业区划创造了良好条件。
本报记者 曹光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