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为祖国四化出力最幸福——记芜湖市红光针织厂车间副主任黄良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28
第2版()
专栏:为四化立功

为祖国四化出力最幸福
——记芜湖市红光针织厂车间副主任黄良玉
1980年初,芜湖市红光针织厂生产用料突然告急,全厂上下纷纷议论。原来该厂生产的经编涤纶布,全部需用进口染料染色,可就在生产的关键时刻却遇到咖啡色染料缺货,大家心里着急。这时,一位鬓发斑白的人,指着天津染料厂推销的新产品说:“只要改革工艺,这个产品也许能代用”。在他的建议下,经过试染,产品果然完全符合质量要求。他的一条建议使工厂降低了成本,节约了外汇,又使生产正常了。
这位鬓发斑白的老人是芜湖市红光针织厂内染车间副主任、芜湖市人民代表黄良玉同志。年已六旬的黄良玉,四十年代起就从事棉织业。长期以来,他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专长。十年浩劫中,他作为一名原工商业者,未能幸免,被迫到车间劳动,受批斗并减发工资。但他却一如继往地想工厂所想,急生产所急,经常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粉碎“四人帮”以来,工厂先后请他担任了厂合理化建议小组、车间全面质量管理和车间奖金评议小组的成员。
早在1972年初,该厂准备报废一批价值一万六千多元的染料。老黄不忍心,经过反复推敲,认为还可以用。当时有些“好心人”对他说:如果影响质量怎么办?追查责任你吃得消吗?何必担这个风险?老黄想到这是国家财产,不能白白浪费,就不顾个人得失,利用业余时间反复试验,结果试染出了色泽鲜艳、符合标准的产品,准备报废的染料又利用上了。
1975年,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花色品种,该厂决定正式生产腈纶运动裤。但投产后,染出来的布都不能符合质量要求。黄良玉并没有参加这项工作,但他想到自己是内染车间的成员,眼看到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国家财产将遭受损失,心里感到不安。当领导要他想办法解决时,他毅然接受了任务。他对化纤染色还缺乏经验,但勇于探索,认真分析所用的染料、助剂和腈纶纤维的特性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发现原来由生产技术科配方的助剂用量不当,工艺不够合理。经他调整配方后,试验结果,完全符合要求。这一改进,每天节约染料费二百余元,按现在生产量计算,一年节约10万余元。
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黄良玉干劲倍增,他的心情可用一句话概括:“任它年华如水流,依然豪情如故”。1980年,该厂定为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单位,内染车间实行了单独经济核算。车间根据工作需要,将他调任车间核算员,因为他在行,工作又热情,夜以继日地从原料、成本、利润以及各个工种,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定额指标。他还协助车间把生产与奖惩制度联系起来,使全车间实行定额计酬,提高了工效。
他关心青年成长,关心青年学技术,关心职工同心协力搞四化。他几年来所带的九名徒工中,有的已在技术上成为骨干。他发愤工作几十年,现在年过六十,壮心未已。有人问他图的是什么?他毅然地回答说:“能为祖国四化建设多做一些工作,就是我的最大幸福!”
邱金权(据《服务与学习》杂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