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她静悄悄地发热放光——记退休不离岗的共产党员杨凤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29
第1版()
专栏:实干家

她静悄悄地发热放光
——记退休不离岗的共产党员杨凤芹
我们到沈阳铁路医院采访不止一次了,但这一次却特别的受欢迎,因为,我们采访的是杨凤芹。
门诊部主任老徐热情地说:“宣传杨凤芹,我举双手赞成!这个同志可象个共产党员的样子!”
我们到和平分院的食堂吃晚饭,食堂一位小师傅主动凑上来说:“今年2月,我参加沈阳市职工文化成绩统考,作文题是《记一个热心肠的人》,我一看这个题,立即就想到了杨阿姨。事后一通气,医院去参加考试的,好几个人都写的是她!”另一个穿白大褂的青年人插话道:“我还是杨阿姨给接生的哩!我妈常对我说,杨阿姨对病人好,得好好向杨阿姨学习。”言谈之间,两个小伙子都为他们的杨阿姨感到十分自豪。
杨凤芹同志是1978年11月退休的。她在医院里工作了三十多年,当过院工会主席,护士长,总护士长,荣获过全国铁路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是有名的“静悄悄地发热放光”、做了好事不吱声、碰到困难不张嘴的老模范。可临退休时,却提出了一个使医院领导颇感为难的要求:允许我照常到医院来上班。怎么能轻易答应呢?五十好几的人了,又有一身病:高血压、冠心病和关节炎。这时有两个公社和一个地方卫生所来聘请杨凤芹去当卫生院负责人和托儿所保健医生,提出每月给补助六七十元。杨凤芹不去,她说:“我这里还有病人!”她非要继续到退休前的地段医疗站上班不可。她说:“不给我安排医疗工作,我就整天在这里扫地搞卫生,我不能叫一张退休单子把自己和工作分开!”她甚至向有关同志说过这样的话:是不是担心我一旦病情发作,或者摔个跟斗,出了问题不好交待?我可以写出保证书,交给我爱人、儿子和领导,我在班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是我自己愿意,全由我个人负责!医院上上下下都管杨凤芹叫“老黄牛”,她这股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牛”劲,谁能扭得过来?两年多来,她坚持天天上班,与退休前一个样,所不同的是,她不再是地段医疗站的负责人,每月只领原工资85%的退休金,不领红旗奖、满勤奖等一切奖金。
多年从事地段防治工作的于桂秋同志,热心地领我们去访问了几个病人。到了于德贵老人家里,已经卧床不起的于大爷挣扎着坐起来说:“我退休了,人家杨大夫也退休了,可她为我家操老心啦!”于大爷两年前得了原位食道癌,于大娘得了脑血栓,半身瘫痪,老两口无儿无女,多难哪!于大娘流着泪说:“多亏了杨大夫救命啊!经常到家给我俩打针送药,还借来手推车,把我背到楼下,用车推到医院,在医院里还背着我挨屋透视、检查。杨大夫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背我这么个半死不活的人,受得了吗?就是这样,我们说声‘谢谢’,杨大夫都不让。”另一位患有严重肺心病的宋桂珍老妈妈说:“我就是进了‘炼人炉’也忘不了杨大夫的好处啊!她到家来打针送药,有时我一下掏不出钱,杨大夫就给我垫上,说‘钱是小事,治病要紧’。再说她给我看病吧,哪回都把听诊器先放到自己袖筒里热乎热乎,才往我身上放。就是我上街没扣好衣扣,遇上杨大夫,她还要替我给扣上,嘱咐我:‘可别着了凉,不然就要犯病了。’有一天她来给我打针,临走把手套忘下了,我从楼上扒着窗户喊她,可她说,‘还要到别的病人家去,手套下回来打针再取吧’。你们看看,杨大夫退了休,还这么忙!”
房唐 李润清(附图片)
何焰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