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9阅读
  • 0回复

王崇伦抓豆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29
第2版()
专栏:

王崇伦抓豆腐
这篇报道值得一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王崇伦把群众“吃豆腐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解决了一个拖了十几年的“老大难”问题。
各地都有一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老大难”,诸如吃饭难、做衣难等等,直接影响着群众的生活。希望各级领导同志,对这些问题,不要停留在口头议论上,要象王崇伦同志抓豆腐那样,深入实际,摸清底子,亲自下力一个接一个的解决,直至抓出成效来。
——编者
在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王崇伦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别具一格的哈尔滨市地图。图上用文字标明的,不是什么重要建筑物,而是分布在全市的所有豆腐生产车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崇伦是去年8月到哈尔滨兼任市委副书记的。市委分工他负责全市的财贸工作。他就把“抓豆腐”这项与群众生活密切有关的工作抓了起来。
近十几年来,哈尔滨市群众爱吃的豆腐一直供应短缺。有关部门每年收到许多批评信,而“吃豆腐难”的问题却仍然年复一年地得不到解决。王崇伦一上任,市委第一书记文敏生在向他介绍情况时就建议他先抓好豆腐的生产和供应工作。王崇伦听了介绍,心里激动起来:怎么能让生活在“大豆之乡”的人吃豆腐那么困难!第二天,他就一步跨进了豆腐坊。
整整两个多月,王崇伦清早起来走访豆腐供应点,夜晚出入在各个豆腐生产车间。他一边调查,一边解决豆腐生产和供应中的一个个具体问题。
豆腐生产能力太小,是“吃豆腐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市29个豆腐生产车间中,有13个车间的锅炉“老掉了牙”,严重影响生产;有一个车间安装着一条效率很低,消费大豆严重的“豆腐生产自动线”;有的豆腐车间厂房太旧,也影响生产。
王崇伦一一调查清楚后,立即向市委汇报。在市委的支持下,更新了13台旧锅炉;翻修车间厂房的领导小组也在他的过问下成立了起来。他又组织技术人员改装了那条“豆腐生产自动线”。还把一个别的车间改造成生产豆腐。
豆腐的产量上去了。为了提高豆腐质量,王崇伦又和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起,到车间摸索泡豆、磨浆、过罗、煮浆、煮脑、压型等六个生产环节的“优选法”,总结推广了在这方面搞得比较好的南岗豆制品厂的经验,建立了标准化的工艺操作规程和质量检查制度。还组织职工选举出18名生产经验丰富的车间主任,做到每个车间都有两名主任轮流值班,严格把住了质量关。
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和供应网点少,是造成豆腐供应紧张的另一个原因。王崇伦与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一起,走街串巷,帮助开办起一个又一个新的豆腐供应点。
现在,哈尔滨市平均每人每月吃豆腐量,已居全国各大城市之冠。
新华社记者 陈坚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