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孙耀宗和“半穗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01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孙耀宗和“半穗稻”
1980年,北京密云县古北口公社河西大队,遇到了几十年不遇的旱年。可是种植的300亩水稻,却夺得了亩产875斤的好收成,创造了新纪录。提起这成就,人们都要夸奖大队农科员孙耀宗的“半穗稻”。事情是这样的:
1971年秋的一天,孙耀宗同社员们一起割稻,发现了一株齐头双尾的大稻穗,掐下来一数,整整230粒,他高兴得象得了宝贝似的。晚上收工带着它回家,途中发现一处水渠跑水,老孙便把稻穗放在畦埂上,忙着去堵水。等他堵住水口回来,稻穗却不见了。转身一看,只见一只羊正叼着那株稻穗嚼呢!老孙急忙追过去夺下稻穗,再一数,只剩下28粒了。他赶紧用手绢把这28粒稻粒包起来,带回了家。
第二年4月,他同队里商量,找了三厘地,把这28粒种子种下去。他精心追肥、喷药、拔草、挠秧。结果,每株都分蘖到十多苗。秋后,老孙把结的三百多个稻穗单拔下来,一穗一穗地捋下稻粒,用秤一称,足足二斤半重。1973年春天,他把这二斤半种子单育了一个小畦,然后单插在一亩七分地里。可是,秧苗插下不到十天,一场寒潮袭来,使刚返青的秧苗,又突然变黄了。他急得吃不下饭,找出《水稻栽培学》翻阅,从中受到了启发,当天就采取白天晒畦、晚上上水的有效措施,战胜了寒潮。秋天,这一亩七分地共打了2,324斤种子。1975年,这批种子整整栽了100亩地,平均亩产八百三十多斤,比原来的“秋风”、“黄金”等品种亩产提高230斤。到了1977年,全大队300亩稻田,全都种上了孙耀宗花了五年心血繁育起来的良种,平均亩产达到了846斤。
1978年,这半穗稻传下的后代,不但满足了本大队的需要,还支援外公社一万多斤。去年县里又从这里调走了五万多斤种子。 王长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