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农田水利工程应以管理为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03
第2版()
专栏:建议

  农田水利工程应以管理为主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应该怎样搞?是继续扩建,还是以抓好现有工程的管理为主?这是一个很值得大家认真研究的问题。
三十一年来,广西桂林地区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442座,总库容量14.31亿立方米;引水工程两万多处,总流量为206秒立方米;机、电、泵提水工程5,512处。这些水利设施,设计灌溉面积360万亩。全地区有水旱田313万亩。按设计灌溉面积计算,农田用水绰绰有余。但是,全地区保水田面积仅有265万亩,尚有五十多万亩水田仰仗“老天爷”“赐雨”。
为什么如此呢?因为水利设施分布不平衡,特别是有些工程配套不齐,管理不善。现有的水利设施的状态是:工程险情大,渠道渗漏大,用水浪费大,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全区13座大中型水库,设计有效库容约为六亿立方米,由于潜藏着隐患,每年汛期最高蓄水量只能控制在五亿立方米,约损失掉一亿立方米。渠道渗漏的情况也较严重。按照设计要求,渠道流量利用率一般应达70%左右,实际上只达30%左右,大部分流水从漫长的渠道中渗漏掉了。再是用水浪费大,串灌漫灌,平均每亩稻田两造耗水1,000立方米,超过科学用水量的一倍。
因此,抓好现有水利工程的管理,潜力很大。比起新建项目来,对现有工程可加固除险,增加蓄水,防渗补漏,提高渠道流量利用率,是少花钱多办事;推广科学灌溉,节约用水,同一水量可多灌面积,是不花钱办好事。这应该是今后水利工作的长期方针。过去水利基础薄弱,以建为主,建管结合;现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就要转为以管为主,管中有建(续建)了。
从实践看,抓好管理,提高效益,确是事半功倍。全州县灌江引水工程,工程质量差,是个“千疮百孔”的病体工程。总干渠31公里,漏水竟达7.5秒立方米。过去灌溉3.1万亩,还是“上游水泡田,下游水望天”。近几年,进行清淤补漏,完成了三面光渠道20公里,灌溉面积猛增到4.48万亩,还满足了三个小电站的发电用水。临桂县大江水库,对总干渠和部分支渠用料石、片石浆砌三面光,共长32.69公里。经用仪器测试,凡搞三面光的,渠道流量利用率高达95%;未搞三面光的部分支渠和斗渠,利用率仍在30%左右,可见防渗补漏之重要。
科学用水潜力也很大。阳朔县绿迪水库,库容仅有454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500亩。1966年前,只灌3,500亩,仍无保证。1966年后,他们一直坚持“按田分水、按方收费”的办法,促使社员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到1980年已达6,600亩,超过设计面积的46.67%。全州县建江引水工程,引水流量为3秒立方米。在灌区实行科学灌溉以来,每亩水田用水,从过去的八百多立方米,降到510立方米。1980年实际灌溉3.21万亩,超过设计面积1,600亩。
所以,农田水利工程,应在“管”字上狠下功夫。从桂林地区来看,今后若干年内不必安排新的水利项目,主要抓好现有工程的续建配套,加固除险,防渗补漏,科学灌溉,节约用水,以提高工程实效。同时,还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管护好水源林,严禁乱砍滥伐。只有青山常在,才能绿水长流。否则,一切水利设施,都将成为无用之物。 王家谦 官建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