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出书不要“一版定终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04
第3版()
专栏:

  出书不要“一版定终身”
  吕叔湘
买书难已成为当前文化工作中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王久安同志为此发出了呼吁“不要把书籍和一般商品等同”(见《人民日报》1981年3月23日第8版),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有很多书长期积压在仓库里,以至最后只能送造纸厂。脱销和积压“同时并举”,应该说是目前出版工作中一大问题。其所以会有这种荒谬现象,是由于图书印数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合。一本书的印数是由谁决定的?出版社说是书店决定的,书店说是出版社决定的。互相抱怨一番,问题依然如故,读者叫苦依然如故。
我以为关键在于现在通行的“一版定终身”的做法。因为是一版定终身,因而印数的决定就一言九鼎了。但是要把一本书三五年内的需要量估计得“铁准”,天上的神仙也没这个本领,甭说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和书店的售货员同志了。试回想四十年代以前的情况,好象基本上不存在印数问题。因为那时候任何书的第一版印数都不大(预约书除外),销路好就二版、三版这么印下去,书店里可以做到象王久安同志所说的“品种齐全,备货充足”,销路不好也无非牺牲千儿八百本,不至于有大量积压或报废。
为什么现在不能采取这个办法呢?据说是重版很麻烦,所以除字典、词典、教学用书和自学辅导用书外,一般书籍出版时都不作重版的打算,而把宝全押在第一版上。这怎么能避免脱销和积压呢?重版很麻烦,我相信此话不假,但是不是不可克服的困难呢,我想也未必。如果不是把为自己办事方便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为读者服务周到放在第一位,这点儿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有人说,在现在出版、印刷、发行分工专业化的条件下,这种“少吃多餐”的办法就是行不通。我认为这个理由不充分。一般公众认为出版、印刷、发行都属于出版界,事实上也都归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领导。内部矛盾,内部解决,哪能用来作为不考虑广大公众需要的理由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