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日美生产率的竞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04
第7版()
专栏:

  日美生产率的竞争
  本报记者 陈泊微
美国“面临经济的珍珠港”
一场错综复杂的经济战争,正在工业化国家之间展开。在东京,每天打开报纸,都可以闻到这种战争的“火药味”。
斗争是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之间进行的,但日美之间的交锋显得格外激烈。美国总是处在被动招架的地位,而日本却步步进逼,几乎着着占上风!美国汽车大王福特三世已经在惊呼:美国“正面临着经济的珍珠港”!
这样的呼喊一点不奇怪。今天日美经济战中最吃紧的战场就是在汽车部门。1980年,日本的汽车产量第一次超过美国,突破1,000万辆大关,而美国的汽车产量却由1979年的1,120万辆降到七百八十六万多辆,一年减产30%。也是这一年,有二百四十七万多辆日本汽车涌进了美国市场。美国在日本汽车攻势面前吃了大败仗。
再看看钢铁工业。日本的钢铁产量在1946年微不足道,只有美国钢产量的1%,但是,1980年却已增加到一亿一千一百多万吨,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前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美两国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今天已经到了相互争夺关键性阵地的阶段。日本在造船、收音机、电视机、摩托车、照相机、录像机、钟表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都已先后超过了美国。近来象钢铁、汽车这样的基本工业部门和其他尖端工业部门,日本也在紧紧咬住美国不放,有些已经追上。电子计算机就是又一个例子。美国人承认,在电子计算机方面日本很快就要成为“难缠难斗的对手”。日本在集成电路、一些高级精密的机械产品,如数控机床等方面,也与美国激烈争夺市场。
当然,就总体来说,日本的经济力量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某些重要工业,如宇宙航空工业、最高级的电子计算机的生产部门,等等,日本还比不上美国。但是,不论怎么说,上面提到的那些力量对比变化的事实,毕竟是有重要意义的。
强大的武器是劳动生产率
为什么在经济战争中日本能够接连打胜仗,而美国却防不胜防,常吃败仗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率问题。这一点,现在日美两方的认识基本上一致。
战后三十多年来,美国吃亏的就在于它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得缓慢,有时甚至呈现停滞状态,而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则以比任何国家都快的速度节节上升。
在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一般指1960—1973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实质增长率每年都在10%左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大体上同这个速度相适应。就是进入经济低速增长的年代(指1973年以后到现在),劳动生产率每年也还提高4—5%的程度,只有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的1974年出现过一次负数。
据美国人自己的调查,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平均每年只提高3%的样子,大大低于日本,也低于其他工业化国家。到了七十年代,劳动生产率的上升率更加降低;最近几年,已降到1%,有时还出现绝对下降的情况。
为什么美国劳动生产率上升得慢,而日本却上升得那末快呢?这里没有什么秘密。
劳动生产率(即一定的劳动量与它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比率)的客观运动,是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的。
决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上升速度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生产设备的状况。
日本原有的工业设备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战后,日本用大量投资来增添新设备,并不断予以更新。根据统计,日本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额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平均高达18%,在工业化国家中是最高的,而美国,却只有10%。
由于日本的设备投资增加得快,日本劳动者平均每人占有的生产装备的值(人们称这个值为“资本装备率”)也大,这就大大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正是由于日本人特别重视生产设备的更新,因而日本工厂里的机器设备总是很年轻。新的机器,性能高,故障少,自然能发挥更高的效率。
资料表明,日本制造业设备的平均年龄,在1956年是5.6岁,1979年是7.6岁,都比同时期的美国生产设备年轻。例如1973年日本的设备比美国的年轻4岁以上,最近,也年轻2.7岁。(1980年度日本《劳动白皮书》)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科学技术力量的强弱,特别是先进技术普及的程度。
日本的科学力量比不上美国,发明创造也没有美国多。但是日本人有一个了不起的本事:最善于学习和利用外国的科技新成果。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有重要经济效果的重大发明创造,诞生在外国,迅速推广应用却是日本。电子计算机是美国人发明的,应用也以美国为最早。但日本从六十年代起,急起直追,现在,电子计算机在产业上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某些方面,应用效果比美国还好。在电子计算机小型化方面,美国正在向日本学习,要求日本的公司与美国公司合作,共同生产小型电子计算机。
日本人非常重视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之后,能够很快地消化、普及,在普及之中又有所改善和创新。根据日本《科学技术白皮书》(1980年度)发表的资料,现在,日本用于技术进口的钱仍然大量超过技术出口的收入额,但是,从新签订的单年度的技术进出口交易额的统计来看,日本从1972年度开始,已由入超转变为出超。这表明日本正向技术出口国的方向发展,日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条件比过去更为有利。
日本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提高得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日本人的企业经营方法比美国人高明。日本的企业实行一种所谓“终身雇佣制度”,企业领导人注意搞好同工会组织的关系,又经常向工作人员们灌输一种“同企业共命运”的思想,采取种种办法,来鼓励全体人员发挥工作主动性。
总之,日本的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是日本人从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日本发展经济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保证日本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战争中屡获胜利的主要武器。生产率问题是了解今日日美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一把钥匙。
现在,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一种说法:如果日本的生产率继续以较高的幅度上升,而美国的生产率仍然徘徊不前的话,那末日本在总的经济力量方面赶上美国,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一个苏生的美利坚能实现吗?
在经济战争中接连受挫的美国人,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正在笼罩着美国。
美国人正在为“再工业化”、为“经济苏生”而大造舆论。大量的文章,卷帙日增的书籍,频繁的讲演,专题的电视节目,都是围绕着这同一个目标而呼喊。
美国人终于明白了:日本人在经济上挫败美国,使用的乃是生产率这个并非秘密的武器。因而,美国也准备用同样的武器去回敬自己的竞争对手。
这里,不禁令人想起了列宁在六十二年前说过的一句名言:
“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他说,历史上一种制度战胜另一种制度,归根到底是靠的这个东西。
无数活生生的历史事实都证明了一点:劳动生产率,对于任何社会制度、任何国家、民族、任何政权,都是最重要的试金石,谁想逃避它的考验是不行的。
劳动生产率升降变迁的运动,是一个生动的辩证法。在这个运动中,永远是有矛盾,有斗争,有统一;有量变,也有质变;强者可能变为弱者,弱者可能变成强者;那些发奋图强的民族,终将逐步赶上先进,只有那种自甘暴弃的落伍者将无法摆脱被历史所淘汰的命运。(附图片)
  在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
日本每日新闻社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