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反败为胜与精神状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04
第8版()
专栏:

  反败为胜与精神状态
  米博华
在这次世界杯排球赛预赛夺魁战中,中国男排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力挫南朝鲜队,球打得确实漂亮。难怪一位球迷说:“不在乎赢几个球,看得出他们有一副好精神。”细想,此话不全对,也不无道理。赛球不想赢,还赛个什么劲!不过人们之所以狂喜,与其说是对胜利本身的庆贺,不如说是对我国男排健儿于困厄之际毫不气馁的坚韧精神的喝彩。
中国男排先败两局,后三局却以凌厉的攻势,反败为胜。这场激动人心的球赛,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男排能在极不利的形势下扭转局面,夺得了最后胜利?我想,这里除了战术运用方面的原因外,恐怕最重要的一条是精神状态。教练常把“临场发挥竞技状态”当作判别成败的重要因素,这多半指的是精神。据说,世界杯足球冠军阿根廷队教练梅诺蒂就是一位善于搞精神战的人物。他把培养队员拚抢意识作为训练之本。他很注意研究队员精神状态。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也是这样一位人物。他主张“拚、搏”,球到人到,直到战斗到最后一刻。在比赛中,两军对垒,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除了比技术和战术之外,更多的是比精神,比意志。所谓“超水平发挥”,指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由此,我联想到生活中许多浅显的道理。遇到问题,骄矜轻狂是一种精神状态,严肃认真也是一种精神状态;怨天尤人是一种精神状态,百折不挠也是一种精神状态;狗苟蝇营是一种精神状态,襟怀云水又是一种精神状态。同样的条件,精神状态不同,结果是不同的。三年困难时期,自然灾害,苏联逼债,给我们国家造成很大困难。依当时的物质条件而论,很有可能垮下去。但我们非但没垮,反而一天天强大起来。这究竟是因为什么?我看,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我们精神上没有垮。那时,人们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洋溢着团结互助精神,努力发扬大公无私,先人后己,服从大局的精神。为了克服困难,大家勒紧裤带,挖野菜,度粮荒。当一点菲薄的东西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又你推我让,大家都争着为国家分担困难。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发扬的。如今,我们国家比之三年困难时期,条件好多了,但仍有很大的难处。我以为可怕的不是物质上的匮乏,倒是怕精神上出问题。涣散可以造成分裂,牢骚可以导致动摇,营私更会使人堕落。试想,一锅饭大家抢,一副担子大家推,别说克服困难,就是维持也很难。事情如果反过来,恐怕又是另外一种光景了。可见,在某种意义上讲,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为重要。古人云:“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里面讲的志,就是争志气,长志气,是一种昂奋的精神状态。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保持一种乐观的、自信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是十分可贵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我无意重弹“精神万能”的老调,并非想提倡人们象苦行僧一样吃精神、喝精神,在幻想中生活。我只是想强调一下似乎被一些人忘却了的一些道理。物质是基础,是前提,没错。中国男排没有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纵然有夺世界冠军的意志也难于实现。建设强大国家,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样,否定或轻视精神的反作用也是愚蠢的。不要忘记这样一个简单事实:物质是人创造的,人是有精神的,没有物质条件不行。同样的,有了物质条件而没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也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质条件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把精神比作“原子弹”是有一定道理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