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金鑫坚持业余科研二十九年取得可喜成果 马铃薯生产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产量成倍增长,抗旱抗寒抗病虫害,免锄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07
第1版()
专栏:

  金鑫坚持业余科研二十九年取得可喜成果
  马铃薯生产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产量成倍增长,抗旱抗寒抗病虫害,免锄草
本报讯 记者刘宾雁报道:一种可以使马铃薯迅速、普遍、连年增产的新技术,已在我国初试成功,给广大农民和林业工人带来极大喜悦。
经过四年来的试验栽培和两年来在全国南北七个省区、上千个生产单位几万亩耕地上的试验推广,无论在高寒山区或温暖的平原,这项新技术都使马铃薯产量成倍增长。1980年北方某林区副食基地一季栽培,13,000亩耕地上获得平均亩产五千余斤的收成,超过旧方法栽培收成的二、三倍,接近世界马铃薯生产先进国家比利时和荷兰的水平。在30亩试验地上还取得了平均亩产12,800斤的惊人成绩。1980年,在遭到50年不遇的大旱的地区,在其他作物颗粒无收或严重减产的情况下,采用新技术栽培的马铃薯仍然获得亩产2,000斤以上的收成,比正常年景下旧方法取得的产量高出一倍以上,因而被农民称之为“救命庄稼”。群众总结,这种新技术有“三省”(省地、省工、省种)、“三高”(高产量、高收入和便于高度机械化)、“三抗”(抗旱、抗寒、抗病虫害)和“一免”(免锄草)的特点。
这项新技术,是由业余科研工作者金鑫同志创造出来的。金鑫同志原为沈阳市一中语文教师,29年来,坚持不懈、自力自费从事业余科研工作。早在1978年,党和政府领导人对于金鑫同志这项科研工作就予以关注,中共辽宁省委和沈阳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及有关方面也曾给以多方面支持。在很多热心科研的爱国之士的支援与合作下,终于使新技术日臻完善,在我国广大地区结出丰硕果实。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老农学家金善宝同志和该院科研部主任方粹农同志始终支持金鑫同志的科研工作,对于新技术及其成果十分重视,评价很高。最近,农科院已决定把这项新技术列为1981年国家鉴定项目之一。3月25日,国家农委和农业部的领导同志听取了金鑫等同志关于科研成果的汇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