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打好基础 抓住关键 提高质量——莆田地区中学教育质量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07
第3版()
专栏:

  打好基础 抓住关键 提高质量
  ——莆田地区中学教育质量调查
福建省莆田地区中学的教育质量一直是较高的,在1966年以前,曾以“高考红旗”誉满省内外;十年浩劫中虽惨遭破坏,但粉碎“四人帮”以后又在迅速恢复和提高。全地区102所完全中学,从恢复考试制度以来,一共为高等院校输送了9,133名学生,高考录取率从1977年的12%提高到1980年的20.4%。历年来的学习成绩,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前茅。德育也大大加强。体育锻炼甚为普遍。这里的教育质量为什么会提高得这么快呢?
各级党委重视教育
莆田地区教育质量迅速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级党委真正重视和支持教育工作。他们首先抓了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全区102所完全中学的领导班子都作了调整。调走了长期安于外行的领导,选拔了一批优秀教师到领导岗位上来,把外行的领导班子变为内行的领导班子。据莆田、闽清、仙游等十所重点中学的调查,现有31名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大学本科毕业的13名,专科毕业的10名,其余绝大部分都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班子内行,教学就有条不紊。校长、党支部书记和总务主任经常教课或听课,既当领导,又当教师。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莆田地区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对教师的冤假错案、历史问题和这样那样的错误,进行了全面复查,逐个解决。各地主管部门重新启用了一批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这些老教师长期背着的思想包袱放下了,专长得到了发挥,在教学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对缺乏教育经验的青年教师,地、县教育局采取各种形式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渠桥中学是条件比较差的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全校五名化学教师,只有一名是大专本科毕业生。他们采取上电视大学学习,加强集体备课,向附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等办法,提高了教学质量。1979年高考,全省化学及格率为4%,渠桥中学却达16%;1980年高考,这所学校的考生,取得了数、理、化总平均79分的良好成绩。
莆田地区各级党委领导,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讲教育的重要性,要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工作。在党委的重视下,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过去长期被拒于党外的优秀教师入了党。长乐县15所中学,去年一年就有79名优秀教师入了党。一些县和公社的副食供应部门在节假日主动给教师供应副食品。有的县还办起了教工招待所,为教师看病、探亲提供方便。抓紧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
牢牢抓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莆田地区中学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莆田一中的具体做法是:一抓循序渐进,二抓基础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习题,学生一定要做;对“加码”的习题,可以因人而异,自由选择,没有时间可以不做。三抓巩固,旧课不懂,新课不教。发现学生对上次讲的课程不理解,如属少数学生,就个别辅导;如是多数,就从讲课上检查,找出原因,分析情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每一堂课一般都以30分钟精讲,15分钟提问,或以课堂作练习题来巩固当堂的知识,并注意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关系,以旧知识带新知识。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基本概念不够清楚,就在课外作专题辅导。
莆田一中的经验说明,抓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就是抓住了质量。他们认为:高中的基础,在于初中;初中的基础,在于小学。因此,必须从起点年段抓起,稳步渐进。莆田地区教育局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推广了莆田一中的经验,使得二百多所中学,都注意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抓基本技能。
注意树立良好的校风
人多地少的莆田地区,历史上素有“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为了寻找生活出路而好学的传统。这对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是一种积极因素。但莆田地区教育部门并不单纯靠这种“自发思想”来使学生发奋攻书,而是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为四化建设而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质量。各校党支部书记、班主任和政治教员,同心协力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个良好的校风包括三个方面:一、好的领导作风,即学校的领导同志深入教学实际,处处以身作则;二、好的教风,老师认真教课,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三、好的学风,学生认真学,有一股为四化而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劲头。正是这种比较普遍树立起来的好校风,保证了莆田地区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本报通讯员 丁树元
 本报记者 蔡珪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