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菜衙门”作风不改不行——从居民买豆芽菜难看北京市二商局的服务态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08
第4版()
专栏:

  “菜衙门”作风不改不行
  ——从居民买豆芽菜难看北京市二商局的服务态度
在北京,3月至5月上旬,是蔬菜供应的淡季。往年都加工一些豆芽调剂蔬菜品种,可是今年却很难买到,居民议论纷纷。到底为什么买豆芽难?
据记者到有关部门了解,今年3月份北京市只供应绿豆芽二十四万多斤,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以上。是国家调拨给北京市的绿豆少吗?不是。早在今年3月初,粮食部为了协助首都改善蔬菜淡季的供应,调拨给北京市300万斤免收粮票的绿豆。按每斤绿豆产六斤半豆芽计算,可供应市场近二千万斤豆芽。可是至3月底,淡季过了一半,加工绿豆芽所用的绿豆,只占国家调拨量的1.2%。
是北京市领导不重视吗?也不是。中共北京市委为了解决蔬菜供应问题,专门召开常委会研究。市委第一书记段君毅、代市长焦若愚同志,亲自听取商业部门的汇报,对二商局迟迟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工绿豆芽,进行了严肃批评,限期改进,但仍无明显变化。
既然首都市场需要,国家支持,市领导重视,为什么二商局不积极加工绿豆芽呢?4月2日,记者曾到这个局采访,现节录几段记录,不难看出问题所在。
“今年国家调拨给你们那么多绿豆,为什么你们供应市场的绿豆芽还比去年少呢?”记者问。
二商局的同志说:“首先,贮存的大白菜还有1,840万斤;第二,计划从南方调运蔬菜500万斤;第三,加上京郊生产蔬菜可达1.1亿斤,预计比去年淡季供应得好。少加工绿豆芽正是为了节约粮食。”这番动听的话,表面看来有“道理”,其实不然。到集市贸易去看看,有多少老人、小孩提着篮子买绿豆芽,这说明居民对绿豆芽是有兴趣的。而国营的菜店里,有的摆着几堆皱皮老姜,有的摆几棵大白菜,有的刚刚摆出一点鲜菜,立刻就销售一空。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以“供应好”、
“节约粮食”为借口,硬是不多加工绿豆芽呢!对这件事居民是有意见的。他们认为,就刚刚度过的三月份来看,蔬菜数量不足,品种单调,还是应该多加工一些豆芽之类的细菜。
“我们已经分配下去一百万斤。今年我们系统蔬菜和副食分了家,加工的地方少了”。二商局的同志甚至还说:“那么多绿豆怎么加工。上级应该调拨给我们黄豆,用水一泡就可以卖‘豆咀’,还可做豆腐。”
从以上简短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所谓“节约粮食”只是一种借口;所谓“没有地方加工”也不是事实。尽管蔬菜与副食分家,但仍然都是二商系统,就二商来讲,一寸地盘也没有少。何况全市有九千多个食堂,六百多家饭馆,还有不少人防工程可以利用。只要充分发挥国营、集体、个人三种渠道的作用,分散加工,地方绰有富裕。特别是国家考虑到首都居民买菜难的问题,比较早地调拨给北京市300万斤绿豆,已经考虑得够周到了,难道还能让上级调拨绿豆芽吗?!
据记者观察,北京市居民买豆芽难,难就难在有的同志缺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思想;难就难在有“菜衙门”作风,怕麻烦、怕做工作。首都居民买豆芽难这件事告诉人们: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首先要从各级领导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做起,不能空喊口号,要主动克服不关心群众,不调查研究,不听取群众意见,不解决问题的“衙门”作风,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然万事俱备,中间梗塞,大象屁股推不动,怎么得了。
本报记者 石德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