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关于形象刻画的片言只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08
第5版()
专栏:

  关于形象刻画的片言只语
  王弘力
连环画又叫做“小人书”,顾名思义是以人物画为主的。如果从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上《佛本生故事》连环画算起,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人的《文姬归汉图卷》等等,直到今天的连环画,正本溯源还是颇有“来历”的。解放前刚刚出现成册连环画的时候,无论选题绘画都还比较讲究,可是旧书商唯利是图,迫使连环画画家们越来越粗制滥造,追求离奇古怪,诲淫诲盗的故事,谈不上什么艺术创造。至于人物形象,或千人一面,或恶劣庸俗,以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小人书”的声誉并不见佳。
解放后,五十年代曾产生过一些优秀连环画,但从整个连环画界来看水平还是不高的。五十年代以后优秀作品不断出现,而大量地、普遍地涌现绚丽多彩、水平较高的作品,还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最近几年的事情。衡量“小人书”水平高低的标志仍然要看它的主体——“人物”刻画或形象塑造的成就如何。
连环画题材极为广泛,要求作者生活丰富、知识多面。从许多优秀连环画生动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出:作者的着眼点是把人物放在第一位的。有人对近两年涌现的连环画在形式上、表现手法上力求新颖的倾向担心,这是不必要的。艺术总是要有个性的,只要形式服从于内容,并不失为好作品。当然,仅仅追求装饰趣味,或者抽象意匠,那么在工艺方面倒是颇有收获,而在人物画方面却有点遗憾了。
观察了解和研究人物,与文化、技巧各方面修养一样,需要在平日下功夫,才不致于“临时抱佛脚”。平日养成观察分析各种人物的习惯最理想的做法是记录下他的形象、语言和经历,虽然时间长了不免“磨损”,但那些生动的、特征突出的也就是堪称典型的形象是不会泯灭的。
只掌握人物面目的喜怒哀乐和大体的态势,还不能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事物本质虽寓于现象之中,而现象经常和本质不相吻合。世界上的事物多属于矛盾统一的类型。例如外貌与思想品德不相一致的人物是相当多的:外表仪态大方却心地偏颇狭隘;道貌岸然却“一肚子坏水”;相貌平庸但内心善良崇高;美如芙蓉而毒如蛇蝎。这些类型在世界名著中都曾描写过。要在连环画中塑造生动的、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就得善于区分哪些现象是反映本质的,哪些是非本质的,在相应的情节里把那些反映本质的细节集中于典型人物身上。
连环画的人物比单幅人物画更需要夸张。但是要根据人物的身分来掌握尺寸,不能抬高或贬低,更不能夸大到不可信的程度(漫画连环画也如此)。艺术的夸张离不开真实,唯有真实才有说服人、感染人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