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江河湖泊皆“耕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09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江河湖泊皆“耕地”
  永泉
4月1日的《人民日报》登载了《提倡“惜土如金”》的农村漫谈,文中说:“如果把集体不便管理、常年空闲的小塘小坝,也包给社员种藕、养鱼、放养菱角菜,那又将增加多少社会财富呢!”这话很有道理。
我国除了有漫长的海岸线外,内陆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水面约有两亿五千万亩,其中可以养鱼的面积达7,500万亩。如何利用这些水面资源,是有过深刻教训的。前些年,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一些地方盲目围湖造田,错误地提出了“种粮种到山顶,插秧插到湖心”的口号。有的报纸上还宣传过“莲藕塘里稻花香”,片面提倡毁塘种粮。这种干法造成了严重恶果。素称“千湖之省”的湖北,湖泊面积被围掉四分之三,著名的洪湖由“浪打浪”变成了“草打草”。安徽枞阳县的白荡湖,原有水面18万亩,后来围垦了五分之二。围湖之前年产鱼200万斤,1979年下降到20万斤;过去,野鸭的捕获量达到过100万只以上,现已绝迹。1980年闹水灾,圩田垮了三分之一。有人说得好:“人要违反自然规律围湖造田,老天爷把它退田还湖”。事实证明,盲目围湖造田,得不偿失。有计划地退田还湖,势在必行。
人们一提起当地的自然条件,总是说:“几山几水几分田”,言外之意,是嫌耕地太少了,发展潜力不大。其实,只要我们广开生产门路,善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就可以变成百宝山,水就可以变成聚宝盆。一些科学家提出要树立大粮食的观点,即要从人体的健康需要出发,除了发展满足热量的淀粉粮食外,还需要发展含动物蛋白质的肉、蛋、奶、鱼等,发展含植物蛋白质的植物油以及蔬菜、水果、食糖等。我以为,我们也应该树立“大耕地”的观点,即“红、黄、蓝、白、黑”五色土的观点。红是指江西、湖南等省的红壤;黄是指西北的黄土高原;白是指盐碱地;黑是指东北的黑土;蓝是指星罗棋布的水面。
多年来,由于一些地方不重视贯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出现了“荒田一亩追责任,荒水万亩无人问”的怪现象。目前已养鱼的水面达不到可养水面的三分之二,而且单产悬殊,全国水面平均亩产鱼只有四十斤,高的亩产四五百斤,甚至超千斤。我们既要耕地,也应该“耕”水,要象利用耕地一样利用水面,普及科学养鱼知识,让大大小小的水面都变成丰饶的“水上良田”、“水上牧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