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赞牺牲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09
第3版()
专栏:杂谈

  赞牺牲精神
  柯严
身患晚期骨癌的太原工学院副教授栾茀回归大陆31年间,把自己全部智慧和心血都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在生命垂危期间,以惊人的毅力,给省委写下了山西省工业体制改革的建议书,给正在筹建中的山西煤炭化工大学起草了“煤大办学思想”,给煤大的领导干部写了煤炭化工方面的科普知识,……
为了填补我国核酸化学的空白,年轻的女科学家赵芬和她的爱人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裕物质生活,双双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前,他们用历年积攒的钱,购买了重达四吨多的科技书籍、资料和玻璃仪器。
为了早日制出肝炎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九旬老人徐良董壮志不已,每天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有时,早上带着馒头进实验室,成天不出来。
为了填补我国防火工业的空白,浙江省象山县无机轻体板材厂女青年郭秀莲、王竹平放弃了城市生活,离别了丈夫和儿女,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偏僻山沟。
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历史事实说明: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国家的富强和繁荣,总是依靠一批富有这种牺牲精神的先进分子,带动人们前进。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血染疆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今天,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实现四化,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当然,就一般情况而言,今天并不是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而且应该尽量避免无谓牺牲。但就其精神和本质来说,则是一样的。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都要求我们为了人民的最大利益,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因此,在建设四化的今天,我们提倡牺牲精神,就要象栾茀、赵芬、徐良董、郭秀莲、王竹平那样,为了十亿中国人民当前的最高利益——建设四化,甘愿牺牲一时一己之利益,直至个人生命。历史安排我们生长在今天中国这块土地上,每个人都肩负着四化重任,如果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牺牲精神,四化大业就大有希望。
可惜,现在有些人还缺少这种牺牲精神。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是四化大业,而是个人眼前的“实惠”。不是吗?有些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分配时,只想留在京、津、沪等大城市,不愿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有人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人民币服务,不是向前看,而是向钱看,整天“孜孜以求”的是名利、地位、待遇、享受。别人有的,他想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想有。有人甚至不择手段地向党和人民捞了又捞,真可谓“欲壑难填”。这种极端利己主义者的人生观,和前面那种人相比,显得何等渺小,和我们今天的历史重任何等不相称!
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尽管有春秋战国之际的杨朱那样的哲学家,公开宣扬“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哲学,但也有许多公而忘私的仁人志士。与杨朱同时代就有一位墨子,目睹当时“连年战争,社会凋弊,人民困乏”,因此,发誓“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只要对天下人有利,自己甘愿忍受千难万苦。大禹拚出生命治理“泛滥于天下”的洪水,苦苦奋斗十来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是传为千古佳话。当然,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这些仁人志士尽管做出了种种牺牲,最终也不能拯救人民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他们的精神却代表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他们的名字永垂青史,光照千秋。
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形成了为人民甘愿牺牲一切的光荣传统。希望更多的人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学习先人的优秀品德,摒弃个人主义,大大发扬为四化甘愿牺牲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