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象种自留地那样种好大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10
第2版()
专栏:短评

  象种自留地那样种好大田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劳动效率大为提高。以前几个人干的活,如今一个人就干好了,不少地方出现了劳力相对剩余的情况。如何发挥节余劳力的潜力,促进农业增产?河北省魏县邵村五队组织社员,把种自留地的那一套精耕细作办法,应用到承包的大田生产上,实行间作、套种,发挥了劳动的潜力,提高了生产,这种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我国目前有八亿农民,但耕地有限。除东北、西北等地区可耕地比较多之外,其他地区基本上都是人多地少。因此,发展农业主要应当靠精耕细作,靠责任心,而不能盲目照搬一些发达国家靠高度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自留地为什么种得那么好?就是因为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高,在自留地上精心经营。农民种自留地,大都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期,按照高秆、低秆,以及对水、肥的需求等特点,合理间作、套种,搞“立体农业”,形成参差不齐的农作物“群落”,充分利用阳光、地力,夺取高产丰收。魏县邵村五队的实践说明,精耕细作不但在小块的自留地上可行,有了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的责任心积极性提高了,在大面积承包的集体耕地上,同样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国农民勤劳,智慧,历来有精耕细作的传统。过去干活“大呼隆”,一度失去了精耕细作的兴趣。责任制实行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民的生产热情和责任心提高了,节余大量劳力使精耕细作有了条件和可能。发展社队企业和多种经营虽然需要投入一定劳力,但一时还不能全部吸收“剩余”的劳力。因此,提倡精耕细作,不但是有效地发挥土地潜力的好办法,而且是充分发挥劳动潜力,保护社员积极性,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正确措施。
从我国来说,精耕细作,提高单产,应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努力方向。全国低产田约有五亿亩,如果都做到精耕细作,经营得都象自留地那样精细,每亩增产二三百斤是能够办到的。就是一般农田,也还有潜力可挖。当然,各地采取什么措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各自的条件,实行精耕细作。这样,我国的农业就会有一个根本的变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