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回忆是为了前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10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回忆是为了前瞻
  唐弢
读了3月12日巴金同志建议成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短文,我很赞成。
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开会,我和巴金同志同住在西山脚下,还被安排在一个房间里。那儿离城较远,除了大会,活动集中在里边。我们一起读文件,一起讨论,来访的人不多,生活反而比平日闲散。巴金还偷空写了两篇短文。
清晨,我们一起在屋前广场上散步,来回往复,有时绕着屋子走两圈,然后到餐厅早膳。晚饭以后,一起缓缓地翻过小坡,到一里外的大剧场去看电影,天气好的日子,散场后也不坐车子,远山朦胧,树影婆娑,两人又一边走,一边谈,踏着月色回到住处。
我们把大部分时间消磨在随意的闲谈中。
我和巴金同志相识已四十余年。见过多次面,谈过多次话,但象这样长时间无目的地随便聊天,却还是第一次。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真要了解,只有到毫不戒备的心境中去体会,到毫无顾忌的笑谈中去吟味。越是平淡越见性情。如果说我对巴金同志本来有一点了解,经过这段时间,我更了解了他。他是少有的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诚实的人!现在他正絮絮不休地数落着自己在过去十年或者更长时间里对人对己的那些偶有的违心之论,发誓以后要改正它,弥补它。你也许会说,这很平凡,正直和诚实,不过是做人的一个起码的条件,然而朋友,难啊,有几个人能象他那样公开控诉自己?有几个人能象他那样愿为正直和诚实牺牲一切,发誓以后在任何情况下不说一句假话,不作一点违心之论?我已经听了太多的“演讲”,太多的“公开的谈话”了!
经过十年磨难,人们有许多想法,巴金同志也有许多想法。他的想法是积极的。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便是他许多想法之一,也是我们闲谈的一个内容。
我知道巴金同志不大习惯在公开场所讲话(近二十年来有了很大变化),也不喜欢人家给他照相。可是这一次,上海电视台却跟来了两位同志,给他专拍电视。后来我才知道,目的就为了留下一些资料。于是我们谈到了现代文学馆,谈到了日本的“近代文学馆”,谈到了世界各地文化史料,谈到了十年浩劫中文学资料的损失,心上象压了一块大石头,禁不住唏嘘叹息。
前年6月,我也去过一次日本,参观了许多图书馆、博物馆,却没有机会访问东京的近代文学馆,说起来实在遗憾。不过日本人民对文化历史资料的重视,给我的印象很深,使我吃惊,也使我佩服。那里到处可以看到“文化财”、“重要文化财”乃至“国宝”的牌子。的确,日本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一个钢铁和塑料的世界,她的现代化的程度,恐怕在国际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同时,日本又是一个非常尊重自己历史的民族,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学习。这是一个事情的两面。只有真正尊重自己文化历史的人,才会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祖国,懂得向前看,懂得将民族文化历史不断推进的重要,从而努力于现代化的事业。你说事实不正是这样吗?
目睹近年来一些社会现象,这是我对文学艺术感触最深的一点。去年到东北小兴安岭走了一转,路过哈尔滨、伊春等地,文艺界有的朋友约我谈谈,我翻来覆去讲的就是这个问题。我认为文化艺术作为精神生产有它自己的特点,第一是新,要创新,没有新的东西不如不写,光说人家说过的话,何必灾梨祸枣,糟蹋纸张,浪费别人的时间。第二是深,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码,要有积累;深,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新,不积累资料谈不到深,也谈不到新。有积累才有创新,这是一个事情的两面。我赞成巴金同志的建议:这是回忆,也是前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