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实行责任制密切了干群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11
第3版()
专栏:

实行责任制密切了干群关系
甘肃中部山区的许多社队,干部参加劳动的多了,强迫命令、瞎指挥少了,干群之间出现了亲密融洽气氛
本报讯 记者胡国华报道:甘肃中部干旱山区农村普遍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干群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融洽气氛。群众高兴地说:责任制不但拢住了大伙的心,也让干部这些多年离群叫唤的“头雁”,又回到了雁阵,带领大伙展翅高飞。
十年浩劫期间,甘肃农村是遭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破坏的重灾区。前甘肃省领导人还提出了“用无产阶级专政办法办农业”的口号,加以学大寨那一套,整天“大批促大干”,批“小生产的自发势力”,大搞强迫命令、瞎指挥,不但破坏了农业生产,还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不少干部习惯于那套“左”的错误做法,一年到头,不是七斗八斗,就是催种催收,吆喝群众,弄得不少地方干群关系相当紧张。
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政策落实,甘肃中部各地普遍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干部作风变了,参加劳动的多了,游游晃晃当“甩手掌柜”的少了。干部包了产,不再定“一、二、三”也都自觉参加劳动了。甘谷县康家滩公社20个大队、二百来名干部中,过去只有少数人常年参加劳动,其余的都是整天东游西逛,指指划划。和干部沾亲带故的人也不好好参加劳动。这个公社的候家沟二队,本来有男女全半劳力61个,除去7个大小队干部和23个干“软活”的,能参加生产的只有31个人,群众反映:“大小干部当监工,干部亲友挣软工,社员当然磨洋工。”这种状况不是个别的。有些干部不但不参加劳动,还私分多占。群众形象地说:“干部怕场上分光,群众怕粮食入仓”。这种状况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去年,康家滩公社实行了包产到户、全奖全罚。不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干部也自觉参加了劳动,挣“软工”的人也都到了生产第一线。群众高兴地说:责任制真是“神仙药”,治好了干部的“浪荡病”。马坪大队支书王玉邦说:“我以往十几年干的活,也没有去年一年多。”不少干部反映,实行责任制后,不靠行政命令,群众自觉自动,干部好当多了。过去是春催种、秋催收,一年到头全犯愁,喊破嗓子工作也推不动;现在上工再也不用催、不用喊,真是敲破钟不如责任工。他们说:这两年,干部的作风开始变化,群众的心气顺了,干群关系出现了前些年未有的新气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