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蒙尘宝珠放光彩——第二汽车制造厂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11
第3版()
专栏:湖北通讯

蒙尘宝珠放光彩
——第二汽车制造厂访问记
告别隆中,登上襄渝路火车,穿过武当山大隧道,西行60公里,就来到鄂西北的新兴工业城市——十堰市。
出火车站不远,成排成行的汽车就映入眼帘,有天蓝色的,草绿色的,正整装待运。这个每年有成千上万辆汽车支援全国四化建设的城市,十多年前却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镇。十堰镇原属郧县,旧称郧阳。正如明史所述,郧阳地区是个“壤接数省,河流四达,复岭万重”的地方。这一带山区曾是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李自成、张献忠都曾在郧阳地区同官军多次作战。今天,这个山区小镇已经变成拥有28万人口的现代化汽车工业基地了。
第二汽车厂是1965年开始筹建的。从产品设计到工艺设计,从工厂设计到设备制造,都采取“聚宝”的办法,集中了全国机械行业和有关设计、科研单位的许多科研成果,同时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国内还不能制造的设备。第二汽车厂的综合技术水平是比较先进的。
拿设备来说,我国自行设计的汽车汽缸体大拉床,是一台全自动的大型设备。它装有1,784把合金刀,可以同时拉削汽缸体的六个面,相当于一条12台普通设备流水线生产的能力。曲轴动平衡自动线由电子技术控制,各机床间用机械手运送工件,能进行单机或全线的自动操作。这是我国汽车工业自动化的一项重要成果。还有象高压长桥微震造型自动线、连杆称重去重自动线等等,都是国内首创,具有先进水平。
二汽的设备论台数99%是国产的,有人把二汽称作“中国机械工业的橱窗”。美国、日本、西德的一些汽车行业的专家看了这里的设备也表示赞赏。总装配厂的底盘翻转器,看上去很不起眼,一个外国专家看了却认为轻巧灵便,特意测绘走了。
更可贵的是人。这里有以汽车工业专家孟少农、陈祖涛为首的一支坚强的技术队伍,其中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就有六百多人。工人队伍中,许多人来自长春等老的汽车工业基地,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有的同志把二汽比作鄂西北的一颗明珠,它是当之无愧的。但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年月,这颗明珠被蒙上了灰尘。1969年大规模施工一开始,那些不讲科学的所谓
“设计革命”,“倒程序施工”等极左的货色就泛滥肆虐。有些新研制的设备不做试验,未经定型,就带病进厂。这都留下许多隐患。特别是在正式施工的第二年,生产条件还不具备,就强行要求大批量出“政治车”,结果把二汽产品的名声也搞坏了。
粉碎“四人帮”以后,二汽上下一心进行了大规模医治创伤的工作。针对产品质量问题,开展了产品设计攻关、工艺设计攻关和设备攻关,“干打垒”厂房等不符合要求的工程,进行了返修和重建。企业管理经过整顿,克服了混乱状态,正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开展文明生产活动,组织均衡生产。全厂在现代化管理方面迈开了步伐。
如今,二汽这颗明珠已经消除掉灰尘,放射出璀璨的光彩。这两年产量、质量上得很快。总装配线上四分半钟就可以出一台车。东风牌汽车的声誉越来越高。两吨半越野车和五吨载重车经过战争考验,性能良好,被前线指战员誉为“功臣车”。五吨民用载重车被公认有功率大、载重量多、车速高、耗油量低、驾驶室舒适等优点,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二汽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和工模具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去年就同美、日、英、法、西德、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国及港澳厂商签订了四百万美元的出口合同。
二汽这个拥有24座专业厂的大型联合企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在改善我国交通运输状况、攀登汽车工业的科技高峰,以及出口换汇方面,二汽职工为人民立功的日子正长着呢。
本报通讯员 余斌 本报记者 李桂生 郭龙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