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为保卫五十万人民生命财产而英勇战斗——记在东周水库抢险护堤的人民子弟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12
第2版()
专栏:通讯

为保卫五十万人民生命财产而英勇战斗
——记在东周水库抢险护堤的人民子弟兵
那是3月15日上午,拦截汶河蓄水量近一亿立方的新泰县东周水库,突然爆发出一声沉闷的轰响,千米水库大坝出现了长五十多米、深三十米的塌陷和滑坡,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一旦决口,水库的存水将以10万个流量汹涌直下,新汶矿务局所辖的十几个矿井会首当其冲,新泰、新汶、泰安、宁阳、东平五个县和汶河两岸50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磁(窑)新(泰)铁路、津浦线汶口大桥都有被冲垮的危险。
中共新泰县委迅速发出了抢险护坝的通知。集合队伍的钟声、锣声和号声四起,由各行各业组成的抢险大军涌向水库大堤。
济南部队某团驻在水库西北十多里的地方。险情就是命令。随着一阵阵紧急集合的号音,正在吃午饭的指战员扔下饭碗,冲出营房,在团长赵长华的率领下,不到半个小时就争先赶到了险区。
一场军民协力抢险护堤的战斗开始了。塌陷地段急需用石块堵住口子,而大坝顶部路面只有三米宽,机动车辆无法通行。指战员们扛起一块块百十斤重的石头,一个紧跟一个,来回穿梭运送着。参加抢险的人越来越多了,扛石运土的人群拥挤在坝顶路面上,填石的速度反而减慢了。这时,一等功臣、团副参谋长孙同福喊了一声:“跟我来!”扛起石头,改道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水库斜坡向前行进。战士们一个个都自觉地跟了上来。在这里每走一步都有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跌进三十多米深的水库里,但指战员们不顾个人安危,不停地来回奔跑着。
新战士袁汉,个子比较瘦小,他照样扛起百多斤重的石块,步履如飞。坚硬的石块磨破了他的肩膀,血水把衬衣和皮肉粘在一起,钻心地痛,他不叫一声苦。衣服染红了,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把手绢垫在肩上,咬着牙继续干。
共产党员、战士吕立军一口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来参加战斗。饥饿和疲劳一齐袭来,他只觉得天昏地暗,扑通一声昏倒在地上,手被石块砸破了,鲜血直流。同志们把他送到救护组包扎抢救。他一醒过来,喝了几口水,不顾同志们的劝说,又投入了战斗。
天渐渐黑下来了,抢险指挥部的领导同志看到战士们太疲劳了,几次要部队撤下去休息。可是,干部战士知道险情没有排除,谁都不肯离开战斗岗位。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紧张战斗,险情基本排除了。正当大家撤离水库休息的时候,又突然发现坝基底部有松软的泥沙层,如果不立即把“底”填住,已经堵好的护坡还会继续下滑。团党委得知这个情况,当即在现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向全团发出“大坝不修复决不下火线”的战斗口号。挑战书、决心书纷纷从各个连队飞向团部。刚刚平静的工地上,又沸腾了。
这场战斗更为艰巨,必须在离堤岸十米远的深水处投放数千立方沙石。面对新的困难,赶来参加抢险的某师师长吴玉谦、政委韦洪泉决定调师舟桥连前来架设浮桥。17日中午,刚训练回来的舟桥连的干部战士们驾驶着40辆满载浮桥器材的卡车赶到了水库大坝,他们不顾疲劳、饥饿连续作战,比上级规定的时间提前一小时把一座一百多米长的浮桥架到了塌陷地段,保证了填底作业的顺利进行。
胜利属于团结奋战的英雄军民。当水库大坝脱险后,泰安地区的领导干部和群众紧握着干部战士一双双被石块划出道道血斑的手,抚摸着一副副血水和衣服粘在一起的肩膀,激动地说:“你们真是人民的子弟兵!”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