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山村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14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山村掠影
卞卡
那个小村被镶嵌在深山峻岭之中。全村只有十三户人家,散住在向阳的一面坡上。大概是因为历史上这里常年缺水的缘故吧,就在这仅有十三户人家的小村东边的山坡上,却孤零零地建造了一座小石屋,取名“龙王庙”。据说还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山民们也不管是否真的有“龙王”,每当干旱季节,总是虔诚地来庙里焚香燃箔,顶礼膜拜。
当然,这都是历史的过去了。三年前的春天,当我第一次通过那条挂在陡峭岩壁上的羊肠小道,来到那个小山村,见到这座小庙时,里边的神龛已经不复存在了,屋子当中却安了一架十分原始的木质“旋床”,加工算盘珠子。屋前边还搭起了一座庵棚,一位老人在那里忙碌着,又是锯,又是刨,做着算盘的框架。啊,他们已把古时的庙宇,变成了一个道地的手工业作坊了!
我深情地看着那位老人。只见他,红红的脸膛,蓄着长长的白胡子,一副山里人的打扮,看来身子骨很结实,连满嘴的牙齿都是洁白而整齐的。我很羡慕他,一面和他谈笑着,一面夸他心灵手巧技术精。他憨厚地笑着,满怀兴致地对我说:“俺这深山老土会啥?就知道靠山吃山!你看看,俺这山坡上净是槲树,槲树做算盘子儿可是好材料;再往深山里走就有紫檀,紫檀做框架,会做出好算盘的!”
正在这当儿,突然从那安着“旋床”的小屋里走出来一位小姑娘,手里掂着一个算盘,故意把算盘摇得哗啦啦作响,大大方方地站在我面前,亮着清脆的嗓音说道:“同志,请检验一下我们生产的成品!”
这小姑娘顶多有十五、六岁,扎着两只刷子似的羊角辫儿,稚气的脸红扑扑的。我含笑接过了算盘,还没来得及问些什么,谁知她看到了我背的照相机,连忙转身对着那小屋脆生生地喊了起来:“快出来!都快出来照相!”
随着她的喊声,真的从小屋里跑出几个人来,我一看,都是小姑娘,只是猛地看见我,都有些腼腆,有的羞涩地把头低下了,有的拉着自己的衣角,有的玩弄着自己的辫梢儿,不过,脸上都浮着微微的笑意……
我一连给他们照了好几张相,越照她们的兴致越高,越活跃,话也稠极了。她们先向我谈了她们这所作坊的生产和收入情况,接着就把话题转到了那位老人身上,说他姓萧,在村上辈数最高,今年已经72岁了;说他如何动脑子为队里增加收入;说他怎样手把手教大家学技术,还说他不但认识许多中草药,是个出色的老药农,还会给人看病、开处方,等等,等等。我以赞许的目光看了一眼萧大爷。他有点不好意思停下手中的活计,红着脸,冲着我嗫嚅地说:“别信,你可别信她们的话!我只琢磨着年岁大了,多干点活儿才是正理儿!”说着,猛可地提高了嗓音,冲着那先出来的小姑娘吼起来:“喜鹊,你再叽叽喳喳地瞎叫,看我不捶你。”那个叫喜鹊的姑娘朝萧大爷做了个鬼脸,咯咯地笑起来,姑娘们也都笑了。那清脆的笑声,和丁冬作响的山泉,被轻轻的山风一吹,顺着山谷飘扬,笼罩了整个山村……
去年,金秋十月时节,我欣喜地得知,那个小山村做算盘的作坊扩展了,那群小姑娘都成了技术精湛的师傅了,并且又带出了一群小姑娘。而且萧大爷还带着喜鹊新创办了一个中草药收购站和诊所,把周围几十里山区的病号吸引到了他们身边……
我决心重去走访那个小山村。想不到那山缝间的羊肠小道,已经被能跑汽车的路代替了。更令我目瞪口呆的是在路上曾碰到一辆大卡车,居然是那个小山村的。车上装着成箱成箱的算盘,成包成篓的中草药……。
汽车的鸣笛震撼着山谷,也回响在我的心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